記者劉怡伶/報導
吉安鄉公所為推動客家事務,昨天召開今年第一次「客家事務諮詢委員會」諮詢會議,針對「吉安鄉好客藝術村吉野移民村再造工程第二期」,廣徵各方專業領域意見以有效整合,並作為鄉內客家行政業務參考基準。
「吉安鄉好客藝術村吉野移民村再造工程第二期」計畫,是依「吉安鄉客家發展規劃重點」做為全鄉客家特色發展的藍圖。鄉公所表示,吉安鄉是東部客家二次移民的重鎮之一,更是花蓮縣客家人口最多的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鄉公所積極向客家委員會爭取預算。
客委會補助工程費
二期工程提出「產業復振與歷史之心重建計畫」,獲得客委會補助總工程預算經費九五○萬元,施作項目包括紀念品館整修、辦公空間整修、客家產業館整修及展示、吉野移民村館整修、公廁屋頂更新等。
鄉長黃馨說,鄉公所在進行初步規劃後,三月三十日召開說明會,除邀鄉代與會指導外,也徵詢社區理事長、村長及本鄉客家在地耆老等意見,希望廣納民意,同時也讓鄉親了解計畫方向,並將整體意見,加以整合納入規劃設計,以利彰顯本鄉在地客家文化。
吉安好客藝術村,在立法委員蕭美琴及前立法委員王廷升等協助推動,與縣府及鄉公所努力下,讓原本是國防部的閒置營區,能變身成為具客家、藝術、文化氣息的休憩空間。
營舍改造為移民館及文物館
黃馨說,此處原為阿美族七腳川部落領地,因日本時代在此設置全台灣第一個官辦移民村「吉野村」並設立神社,來自桃竹苗的客家二次移民先後遷入。隨著戰後日籍移民全數遣返,吉野改名為吉安,神社也拆除成為軍方使用的「宮前營區」。
近年營區閒置許久,在各方的努力下,將土地撥由吉安鄉公所使用。她說,目前該園區已開放空間,提供社區居民活動使用,原有營舍也將陸續改造為「吉野移民館」及「客家文物館」,並將透過策展規劃,完整呈現吉安豐富的歷史紋理及多元文化,也將透過輔導不同領域的藝術、文創等業者進駐,帶動地方的文化觀光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