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一例一休議題又發燒,全國工業總會昨天表示,預計下月將提出今年度「工總白皮書」,除了強烈建議修法及建立常態性勞資對話機制外,也整理產業界意見提出三項具體建議,其中包括「一部勞基法不能適用各行各業」。
第一,為因應急單、旺季及歲修等需求,建議放寬加班工時、並以4個月總量管控方式進行。工總指出,廠商希望每月加班工時能提高為六十至六六小時,並採總量管制,如此將可提高工作安排的彈性,並可兼顧勞工安全。
第二,建議休息日加班費以加倍計算、加班費應以實際工作時數為準。工總指出,一例一休獨步全球的加班費計算方式,不但造成企業限制員工加班,也造成想加班的員工無班可加,嚴重影響員工收入及生計。
第三,重新檢視各業特性,放寬行業出勤規定,並立服務業專章及主管人員例外規範。工總指出,在產業型態多樣化的年代,一部法是無法適用於各行各業。
在勞資關係暨人力資源的建言,由該會雇主委員會、工總常務理事何語主持。何語直言,主持那麼多年的雇主委員會,從來沒有見過有哪一個勞動政策,是像一例一休,「大家的意見是那麼一致的要求修法。」
中華經濟研究院日前舉辦「一例一休對勞動市場及產業的衝擊」座談會,何語表示,一例一休後企業接單只敢接七成,國際上搶單已喪失動力,「不應以二萬二千美元的GDP用五萬美元的水準來調」,如果不修法,下半年台灣競爭力將大傷,建議延長加班上限,放寬彈性工時周期。
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表示,令人最驚訝的是勞工反彈這麼大,原因是所得高勞工偏重休閒,勞動所得低,要的是偏重收入,勞基法確實很難一體適用。有人說,目前修法要讓勞工休息,很像「斷食療法」,為了健康不要吃東西,修法保障勞工健康要求限制工時,但低薪工作者無法有收入,勞工無法接受;其二,物美價廉是犧牲很多勞動者的休息,因此要改變現狀,都是進步立法,但社會能否接受這個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