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里/記者黃聰明報導
縣政府昨天上午十時在富里鄉竹田村義民亭舉行花蓮縣南區客家生活圈「遶境祈福.詩路行腳」-發現客家廟會新氣象第一期工程開工儀式,這項工程完工後,將彰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農耕文化。
開工儀式由客家處長賴錦昌、富里鄉長黃玲蘭、行政院東服中心吳宏聲、義民亭主委蘇榮炳、立委徐榛蔚、蕭美琴服務處主任羅盛福、李冬明等各界貴賓到場共襄盛舉。
成為義民神轎遶境路線
花蓮客家在縣長傅萁上任後,積極扶持客家,客家文化水漲船高,蒸蒸日上。「遶境祈福.詩路行腳」工程,以玉里自行車道為中心,串連玉里鎮協天宮及富里鄉義民亭,計畫成為義民神轎遶境路線以宣揚義民精神,並注入客家詩人葉日松先生的詩作近百首,營造全國第一條以單一客家詩人詩作為主題的詩路。
葉日松老師是一代詩人,揚名國際,作品翻譯成英文、日文、韓文,他的詩作數百首,可仿唐詩三百首,精選編輯出版葉詩三百首,彰顯一代詩宗的文壇地位。
客委會補助一千七百萬元
縣府向客委會爭取了一千七百萬元,第一期工程,工區包括義民亭、東竹國小兒童文學公園、葉日松文學伙房、浣衣亭文學步道等。另外目前正爭取經費之中的第二期工程,則包括協天宮廣場及經玉富自行車道至富里東里驛站。
第一期工程各區的共同特色為將葉日松的詩做成一群解說牌,成為自導式的詩路,詩作解說牌的特色,是背景配合文字的彩色「詩意影像圖」,將詩的關鍵句創稿成為具有詩情的圖畫,圖文並茂。
設置文學解說導覽劇場等
另外是設置文學解說導覽劇場,例如義民亭原有戲台增加文學解說的功能,東竹國小與葉家伙房都新設有小劇場。
而義民亭廣場的設計重點除了地材更新為石材外,拆除廣場上方鋼棚更具意義,因為目前各廟宇紛紛加建遮雨遮陽鋼棚,而義民亭反而決議拆除鋼棚,將使廣場具有開闊感以配合神轎舞演出,神轎舞是義民亭遠近馳名的宗教文化。
義民亭的詩作包括「義民禮讚十首」及客家山歌七首等。東竹國小的詩作,包括「文學的旅程」及富有教育意義的「畢業時節」,以及將西洋名畫「拾穗」與「拈禾串」詩畫對照,以呼應富里鄉的稻米文化。
葉日松三合院的部份,則包括表達農村生活的「快樂在農家」、點出花蓮移民情懷的「祖先的腳印」「滄桑遷徒路」、以及極富親情的「牛眼樹」及「阿爸阿姆叮嚀像山歌像家書」等。
這項工程完成後,未來的活動,除了神轎遶境祈福外,就是定期與不定期的葉日松詩導覽或葉詩研討會。另外地方也將發展出「冬藏祭」的創意祭典,彰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農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