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怡伶/報導
農委會表示,新農業十大重點政策,將「推廣友善環境耕作」列為農業新典範,為擴大有機及友善耕作面積,一○六年度規劃系列輔導新措施並已陸續啟動,如開辦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補貼、提高有機驗證及檢驗費用補助比例、擴大補助溫(網)室設施、生產加工農機具設備、有機質肥料資材等,鼓勵既有從事有機及友善耕作農友持續經營,並吸引更多慣行農友轉型,加強推動學校午餐及團膳使用有機食材,拓展有機及友善農產品多元行銷通路,以消費需求帶動產業成長,期望一○六年底有機及友善耕作面積,可達一萬公頃。
增加經費資源、擴大輔導對象,引導農業生產型態逐步轉向友善環境。農委會提到,以往僅針對有機農業及驗證農友進行輔導,每年編列經費不到三億元,今年起則將「友善耕作農友」納入輔導對象,更將輔導經費大幅成長至近十三億元,顯示政府重視推廣有機及友善耕作。
登錄在案 共享輔導資源
在五月五日公告發布「友善耕作推廣團體審認要點」及「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補貼要點」。農委會說,只要向該會申請,經審認通過為友善環境耕作推廣團體,其所登錄及稽核管理有案的農友,即可認定為友善耕作農友,並能共享輔導資源。
每公頃補貼三至八萬元
至於首度開辦的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補貼措施,以對地補貼方式,給予農友生態獎勵給付及收益減損補貼。農委會提到,按有機或友善耕作農地面積,每年每公頃補貼農友三至八萬元不等,以公共資源支持農業生產轉型友善環境。
多項輔導措施同時啟動,農友可立即提出申請。農委會表示,除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補貼外,今年起還增加多項輔導措施,如有機驗證及檢驗費補助,可按農友實際繳交費用總額補助至九成。
有機質肥料資材補助
另有機及友善耕作農友,最常使用的有機質肥料資材,補助標準由每公頃施用十公噸補助二萬元,將提高至三萬元,並新增補助使用微生物肥料每公頃五千元。農委會說,相關輔導措施已開始推動執行,有需要農友可向所在地鄉鎮公所、農會、轄屬合作社場或協會團體等提出申請。
農委會強調,推廣友善環境耕作,不僅為未來農業生產典範,更可提升農業生產對生態環境的多元價值貢獻;為推動有機及友善耕作,該會已制定「有機農業促進法」草案,明文規範主管機關對友善耕作的輔導,及對有機農業應輔導推廣相關措施,希望達到扶植產業成長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