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特稿
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果出爐,吳敦義第一輪就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得票率門檻當選黨主席,全國人民都在看:國民黨未來的路怎走?二○一八九合一選舉如可選?二○二○的大選怎麼選?地方黨部主委如何產生?功能性如何?
從大陸到台灣,從清末到二○一七年,國民黨黨走過兩甲子,失去了很多(大陸江山),也改變了很多(台灣政黨輪替)。國民黨當前面對的,不只是兩次地方與中央選舉的敗選,或者黨產的清算,更直指核心的問題是,國民黨還有繼續在台灣政治空間中存在的機會與價值嗎?
國民黨在二○一四年九合一地方選舉與二○一六年總統暨立委大選,連續二次敗選後,元氣大傷,對內深陷黨權路線紛爭、在外面臨民進黨政府的黨產會清算,看不到振衰起敝的希望,大家眼光的焦點都放在這次的黨主席選舉上。
時事評論員認為,在連續馬、朱、洪三人帶領下持續敗選的政黨,這可能已經不是執政失靈、領袖特質、人才斷層、不懂宣傳、缺乏與年輕世代連結等技術因素可以解釋,評論者認為,是黨的政策路線問題,但有一個更根本的結構性問題是:國民黨是否還有存在的價值?
這個起源於中國大陸的革命及威權的國民黨,在台灣扎根與轉型後,於二○○二年陳水扁當選,政黨輪替後,就萌出國民黨的危機,二○○八年奪回政權,卻因為錯綜複雜的因素,二○一六年「完全敗選」就走到存亡之秋,如今吳敦義當選黨主席,更是在亡的關鍵點。
要先打贏九合一選舉
吳敦義選前接受更生日報社長謝立德訪問時坦言,目前談二○二○總統大選,國民黨由誰競選,尚言之過早,要先打贏二○一八的九合一選舉,才能決定。他說,他當黨主席最重要的是先把左膀右臂緊緊拉得住,所謂臂膀就是國會議員、縣市長、各級民意代表,尤其苦戰中連任者,這些都是黨的菁英、志工;帶領黨一心一德,許多各級民代都要尊重,今後要事在人為,人要對、路線要對、方針要對,用人唯才。
須做出適應台灣政治民主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陳桂清指出,國民黨的再起只是說仍有可能、並未完全喪失機會,如果國民黨自己把握不住機會,無法做出適應台灣政治民主化、本土化的調整,則有可能長期在野,成為一個只擁有三成左右支持度的政黨;即便台灣兩黨制繼續存在,並對政治運行發揮作用,但很有可能是民進黨與另一個新生的本土政黨輪流執政。
時事評論員認為,國民黨之今日如此,就是國民黨已逐漸不再單純是「志同道合」的人所組成,由於選舉現實與維持政治勢力的需要,國民黨黨內更多充斥「利同益合」的氣氛,自然也就沒有了主義、思想、信仰、力量。
要能給台灣人民未來
國民黨上上下下除個別人獨善其身之外,整體早已失去核心價值。黨不成黨,黨員的支持自然瓦解。更不用社會輿論的認同,國民黨還有多少未來,則要看吳敦義是否還有能力給台灣人民未來。
對於地方黨部問題,國民黨由完全執政走到再度失去中央執政權,地方黨部主委的地位也隨著一再敗選而身價暴跌。不過,縣市黨部主委直選案,國民黨於二○一六年七月四日第十九全四次會通過;地方主委直選後,從黨中央到地方的黨務,又將出現完全不同的風貌和生態。
地方黨部 青黃不接
在直選前,有的地方黨部資深主委退休、離職,有的地方黨部青黃不接,士氣不振,缺乏領導力,黨務工作經驗不足,就以花蓮縣黨部為例,前天的黨主席及黨代表選選的選務工作過程,就出現有的投開票所開了了五小時,票數還兜不攏,還被外界一時誤為發生作票弊案,選前也與媒體溝通不足,凸顯地方黨工忽略媒體對政治的影響力,這些都是直選前重大的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