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教育處長劉美珍表示,檢核學生基本能力,非比較能力高低,而是記錄學生學習歷程,提供老師進行學生學習診斷與補救教學,協助現場教師實施差異化教學及多元評量,以提升花蓮縣學子的基本能力。
花蓮縣辦理迄今十多年來,學力檢核不僅記錄學生每年成績,顯示個別學生學習成長趨勢,也反應城鄉學習落差,協助學校發覺教學優秀教師,激勵教師改善教學策略。部分國中依據學生小學六年級學力檢核成績低中高,可做為國中新生入學常態S型編班參考。
教育處課程教學科科長梁依仁指出,參與國家教育研究院一○五學年「協助縣市辦理學力檢測│國中及國小試題研發」計畫計有十六縣市,縣市自辦有台北市及高雄市,目前全台推行全縣普測的僅花蓮縣,其他縣市多採抽測的方式,為不讓檢測結果導致各校趨近成績競賽,或造成家長有明星學校的迷思,每年學力檢測成績主要給任課老師作為學生學習歷程的參考,讓老師能在紀錄中關注孩子的變化,依個別需求進行補救教學,試後則提供試題分析,讓第一線教師能適時修正教學方法。
梁依仁說,教育處也會做縣市間差異比較,透過輔導系統通知各校進行教學調整,當班級表現不佳時,會要求老師個別報告,提出如何改善教學、提升學習成效,一般而言指同年段平均PR落在倒數百分之十至十五左右的班級,會依該年題目難易度而有所不同,不將單親、隔代、或文化教養低落等情況列為學習不佳的理由,基本學力檢測不在於追求分數,而是希望老師調整教學,達到讓學生學會的目標。
檢測後,對於學生成績是否積極複查,顯現該校對學力檢核結果的重視程度。而偏鄉學校對成績不彰的檢討,多認為生活文化刺激或家庭功能缺乏,為影響學生成績主要因素,較少將學習成效與教師教學做直接連結。學校重視身心障礙學生的成績採計情形,並希望能將學生做更細層的分類,使全校一般生的平均成績能夠再稍微提高。
另也提到,一○五年度起,七、八年級國文、數學及英語等科目與國家教育研究院合作共同命題;國小試題仍由本縣國教輔導團負責命題,並請相關大學教授協助指導,內容著重在學生的閱讀理解、問題解決等能力。試卷於鄰近縣市進行預試後修正,以建立信度及效度。
施測後,學生作答情形資料與縣內現有之校務行政系統結合,所以施測結果公告後,各校可依其不同職務的權限,分別查詢學校、班級之分析及個別學生答題情形,至於個人成績,除了有原始成績,也特別以PR值表示,並可與去年個人的PR值對照,以提供任課教師針對學習落後之學生,進行差異化教學及學習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