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日本和花蓮同樣都有叫「親不知子斷崖」,名稱的由來是什麼?
台十一線演海公路舊道南下,有一條穿越斷崖絕壁之新磯隧道,隧道旁即是自日治以來叫「親不知子斷崖」。此地處處分布危巖峭壁,素以險峻著稱,花東公路未開鑿之前,磯崎至新社間的斷崖是附近村落與外界的聯絡孔道,路窄、壁狹,行走不易。
相傳有一原住民婦人背著小孩走過斷崖,行走時因過度緊張,攀援過崖後,才驚然發覺小孩已不見蹤影。後人因此典故,便稱此為「親不知子斷崖」,意指斷崖的驚險,雖是父母子女之親也難以扶持共濟。
在日本新潟縣糸魚川市西端的斷崖地帶,有一處叫「親不知、子不知」斷崖,名稱由來有二種說法。一說是因為斷崖和海浪危險,親子之間在路上也無法互相看顧。
另外傳說是「壇之浦之戰」後,受到助命的平賴盛身為落人,住在「越後國」蒲原郡五百刈村(現在的新潟縣長岡市)。得到消息的夫人攜子從京都前往「越後國」,途中經過此斷崖,在越過此斷崖之際,孩子被海浪捲走。此時,夫人吟詠歌,從以,孩子被海浪捲走的海岸就被稱為「親不知、 子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