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德財/報導
平均年齡六十八歲的十名不老水手划著自
製的竹筏「南風四號」,前往一百一十公里遠的日本與那國島,歷經兩天航程昨天返回出發地花蓮港;這趟海洋冒險活動,創造竹筏跨越國境的航海紀錄。這艘締造航海紀錄的小竹筏,將擺放在蘇帆基金會於壽豐鄉鹽寮會址供民眾參觀。
經四個月集訓練習
這項名為「南風再起」的海洋冒險活動,在蘇帆海洋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蘇達貞領軍下, 十位不老水手和五位年輕槳手組成的團隊,經過四個月的集訓練習,五月廿三日從花蓮鹽寮出發,航向日本與那國島。
不老水手為蘇達貞、林槐生、張信一、陳有岳、王錫標、詹清正、郭健中、陳景怡、陳淑真、謝佶勳(攝影),夢想海洋成員為潘亮安、王汶昇、黃俊男、朱磊、林政安合計十五人。
黃俊男設計一艘用竹子、麻竹繩綑綁成的輕巧堅固的竹筏,不老水手仿效三萬年前台灣東部原住民前往日本與那國島的路線,重現先民海洋冒險精神。
搭動力帆船返花蓮漁港
昨天中午,不老水手們先搭護航的「亞蒂斯號」動力帆船返抵花蓮漁港,受到家人和基金會成員熱情獻花圈、擁抱,不老船員們合唱國、台、日、英等語的「不老水手之歌│飆風奔浪」,大家十分高興又感動。
蘇達貞說,當初目的是想讓所有人知道,台灣有這麼美麗的海洋,應該要走出海洋、認識親近海洋。此行看到日本的海洋很乾淨、海洋活動興盛、自由,對於自稱「海洋國家」的台灣,值得深思。
亞蒂斯號船長羅致遠說,剛考完會考的女兒也同行,在船上幫了不少忙,是此行年紀最小的水手;而自己最大的任務就是要照顧不老水手們安全。航行期間只有七十八歲不老水手張信一和竹筏設計者黃俊男,因風浪大,稍有嘔吐暈船症狀,經服藥休息後,很快就恢復。
熱血航程日媒大肆報導
船醫郭建成說,水手們需要運用浮球和安全索輪流換手划槳,幸好亞蒂斯號船長羅致遠發現遠方濃雲密布,還出現海龍捲,即時在廿四日晚間抵達石垣港後,才下起傾盆大雨,熱血航程還被日本媒體大肆報導。
蘇帆海洋基金會說,航行期間,日本籍船隻Anne7船長駒井因為認同這項海洋冒險精神,特別從日本揚帆一千公里來到公海支援伴走。
五月廿三日清晨七點鐘,十幾艘獨木舟團隊協助竹筏從鹽寮海岸成功下水,並且越過浪區,在海上和三艘伴走船會合,在廿四日晚間八時抵達石垣港口,隔日登島後停留二天,廿七日一早返台。不老水手運用安全索輪流上竹筏划槳,全部都體驗了在大海浪濤中在竹筏上划槳的經驗。
想讓國人認識親近海洋
蘇帆海洋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領隊蘇達貞表示,想讓台灣所有人知道我們有這麼美麗的海洋,應該要走出海洋、認識親近海洋。當一行人進入日本海域,看到日本的海洋乾淨且海洋活動興盛,衝擊很大。台灣是一個海洋國家,但是海洋教育卻匱乏,基金會將在九月舉辦面山面海教育,希望可以帶領長輩及年輕一代,認識親近喜愛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