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何國豐/報導
去年(一○五)連續大雨後,花蓮市重慶路、自由街等低窪處污水系統多次「爆管」,導致污水自人孔蓋溢流,造成居民不便,還有自強路因污水管滲漏而導致自來水斷管、沖刷地基,路面坍陷。
當時花蓮市長魏嘉賢與多位縣議員議員及民眾皆表示關心,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亦主動向內政部營建署表達關切,希望能協助花蓮縣找出淹水原因,營建署亦即刻編列九百萬預算進行「污水下水道系統不明水原因調查與對應策略」調查。
今年初發包簽約,五月初已完成工作計畫書審核作業,昨天下午舉辦工作計畫說明會議。
東服中心執行長許傳盛表示,去年市區淹水後,與市公所及相關單位多次研商解決對策,特別邀請大家共聚一堂,除了了解調查方式、用科學方法找出原因等,也就未來短、中、長程商討淹水解決方案,目標就是從根本解決淹水問題,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魏嘉賢表示,感謝各單位一同協助解決花蓮市淹水問題,也達成在淹水原因找出前,短期內由縣府協助加強緊急抽水、溢流等緊急排洪工作,中長期則待營建署的調查數據完成後,一同進行長遠的改善工程,期盼問題能從根本解決。
內政部營建署下水道工程處處長陳志偉表示,此專案是透過最新科技,找出花蓮市人孔蓋冒水、淹水的主因,才能對症下藥,把資源放在最主要的關口上,除了治標更能治本,也保障民眾的權益。
他也提醒地方政府,在根本原因尚未找出、排除前,面對即將來臨的雨季,亦需安排排洪與溢流措施,避免造成民眾危險。
花蓮市、吉安鄉共有20組監測點
目前已開始部署水量監測點,花蓮市、吉安鄉共有廿組監測點,此外還將進行污水幹線設施內部檢視等,待夏季大雨時即可監測水量變化並判斷不明水之來源,預計八月即可完成第一波基本資料蒐集分析,並規劃相關對策,預計明(一○七)年可完成整體調查工作,找出確實的淹水原因及根治方案,以杜絕未來淹水的可能。
營建署下水道工程處編列九百萬預算,委託專業團隊進行花蓮地區污水下水道系統不明淹水原因調查,該委託案已於今年一月十八日發包訂約,並於五月初完成工作計畫書審核作業,目前已開始佈設二十組水量監測點,未來還有一百處污水幹線設施內部檢視、五百處分支管網設施及用戶接管公私分界點外設施檢視、兩千棟用戶排水設施巡查、管線TV檢視五千公尺等工作內容,使用最新科技觀測各監測點大雨後水量變化資料以研判不明水之來源,預計八月間將有初步成果及建議方案,可供縣府、市公所等相關單位擬定防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