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里/記者黃聰明報導
原民會昨天在富里鄉老人會館辦理全國首場推廣原民友善耕作加值推廣計畫研習,全省卅個原鄉共八十位原民族同胞群聚,探討友善耕作加值的推廣,推廣有機農業,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到場致意。
國內有機農業截至今年四月底,通過有機驗證農戶數二九一五戶、面積六九七九公頃,九十六年面積僅二○一三公頃,至今成長三點五倍,佔國內總耕地面積百分之零點八。
為擴大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一○六年底,富里鄉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面積達一萬公頃,農委會於今年五月五日發布「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補貼要點」及「友善環境耕作推廣團體審認要點」,除已刊載於行政院公報及農委會農糧署網站外,並規劃辦理四十場次以上之地方宣導說明會及透過電視、廣播及平面媒體進行政策內容及輔導措施宣傳,俾利農民周知。
原民族友善及有機農業栽培技術,現今仍以初級生產為主,產品在市場的區隔性較低,且因加工設備不足,在量化生產及加工包裝上仍屬弱勢族群,致使未能發展出完整的有機農業產業鏈,原民會去年度起開始辦理「推動原住民族友善耕作加值推廣計畫」,補助十三個原民族在地友善耕作組織,今年受補助單位成長二倍多,共卅個在地友善耕作組織,經費補助更高達三千二百萬元。
富里鄉原民人口比例達三成(平埔族除外),鄉內不少的原民農民加入推廣有機農業,原民會相當重視,昨天下午在富里鄉老人會館辦理全國首場推廣原民友善耕作加值推廣計畫研習,探討友善耕作加值的推廣,並與富里鄉友善農業環境相互輝映。
現場邀請農業專家講授「有機及友善耕作輔導措施」及「友善耕作非農藥防治技術」等課程,來自全國原鄉卅個在地友善耕作組織約八十人齊聚研習,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訪視富里鄉產業發展情形,也到場致意。
夷將主委致詞時表示,未來也將透過舉辦此類研習,持續輔導生產設備改善、建立多元行銷通路,並完善原民族有機農業專業人才缺口,發展原民族特色農產品之優勢。
他說,這次藉由部落訪視,現勘原民會於富里鄉哈拉基地、吉拉米代以及達蘭埠部落進行之補助計畫,例如貨櫃屋、冷藏庫、果乾烘果設備購置、三D列印工藝品、特色包裝、SGS食品驗證及里仁通路上架等,相信能看到部落農民的需求,給予原住民族產業發展最實質的協助。
會後,鄉長黃玲蘭率相關課室主管,偕同到夷將主委巡視本年度原民會補助推動「富里米」產地認證的檢驗場,並參訪達蘭埠及吉拉米代兩部落,夷將主委讚嘆原民祖先的智慧及現在原民青年的努力保存,讓農業友善環境得以持續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