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東華大學日前成立「農業永續研究中心」在美崙校區舉行揭牌儀式,同步於創新研究園區舉辦「產學媒合暨研究成果發表會」;校長趙涵捷、立委蕭美琴、徐榛蔚、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長范美玲、花蓮縣觀光處長彭偉族、君達集團董事長尹純綢及花蓮縣農工商各界嘉賓齊聚一堂,現場交流熱絡,東華展現研發成果,並謀求新的產學合作契機。
趙涵捷表示,一直以來,東華大學未在農業領域中展露頭角,由於花蓮的觀光與農業,支持著花蓮長久以來的經濟命脈;東華大學成立廿三年以來,農業這塊一直是最缺乏的,因此,東華大學突破以往農會的模式種產銷的方式來行銷,先成立平台,再結合學校所有能量與農改場,讓在地的農業或返鄉的廠商,可就技術面請農改場幫忙,其他部份就由東華大學來一手包辦。
校方可提供一條龍作業
東華大學目前有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理工學院、管理學院有原住民民族學院、花師教育學院、藝術學院、環境學院及海洋科學學院等八個學院,五百多位博士;趙涵捷說,可由藝設系、藝創系負責設計、包裝,管理學院負責行銷規劃,人文學院寫故事,育成中心給予輔導、資金,幾乎是「一條龍作業」。
趙涵捷表示,現階段東華大學才剛開始運作,不可能一下子做滿,先協助都是中小企業將品牌打響,也結合觀光,讓消費者可以因為產品而回溯,甚至可以回頭體驗、遊程,讓花蓮在地農業的品質及口碑提升起來。
為促進花東農業發展努力
趙涵捷校長自上任以來,即知花東產業應以農業為主,為貫徹教育部在地深耕與大學社會實踐的高教理念,積極帶領全校師生為促進花東農業發展而努力,希冀東部子弟可有更多機會返鄉服務。東華師生並與各界攜手爭取政府各部會資源,朝向花東農業永續經營的目標邁進。
蕭美琴委員致詞提及,許多花蓮在地青年對務農有興趣,希望在農業領域持續學習,但由於花蓮縣內並無農業科系,於花蓮高農畢業後,必須選擇前往外縣市升學,未來若能結合東華農業相關領域的專業課程,使得花東子弟能夠在地就學就業,並搭配積極促成的產學合作媒合平台,將有助於快速推升花東農業發展。
師生投入輔導農業
徐榛蔚委員表示,樂見東華農業永續研究中心的成立,師生投入輔導農業,無論是一級生產、二級加工與三級休閒農業,協助解決地方農業、食安與銀髮族飲食問題。產業各界在此中心看到了花蓮希望,東華在花蓮扮演大腦,產業是血脈通路,希望集結大家的力量,為花東找到更多發展商機。
為鼓勵教師申請專利,將研究成果技轉至產業,發表會特邀請獲東華專利申請補助之教師,以深入淺出方式解說所申請之專利,如「瞬時磁流動力發電機」、「用於治療糖尿病的方法與組合物」等,均獲得與會者甚多迴響。
不僅學術表現優異,東華師生也積極承接產學計畫,一○○至一○五年度包含公、私部門委辦案,共執行產學計畫達四○二件。發表會並展示近兩年八學院與各中心的計畫案海報,藉此推廣豐碩的研究成果,達到產學雙贏的目標。
此外,東華創新育成中心於今年度首度執行產業園區專案輔導計畫,多次訪視縣內美崙、光華兩工業區進駐企業,先行了解花蓮縣產業發展現況與瓶頸,進而媒介東華大學教師協助解決問題,為花蓮縣產業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