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昀融/報導
花蓮縣政府為了岡山車踩街活動,強化日本文化的內涵,昨日與日本建築師渡邊義孝尋訪各處日式建築,針對日治時期在花蓮的建築,展現出不同建築美學,提供深入的中日建築概念,搭配出豐富多元的花蓮日式旅遊行程,讓遊客方邊輕鬆到花蓮尋找日式足跡。
渡邊義孝是日本一級建築師,擁有數十年深厚實力,主要以歷史建物調查、拆建物記錄保存及大學講師為主,因此對於老屋有著無法言喻的情感。對於台灣的日式老屋,起源於五年前到台灣參加東亞日式住宅研討會,驚豔於台灣日式建築的文化之美,因此多次前來台灣進行訪查,並且集結成手繪畫冊。
渡邊義孝昨日尋訪行程第一站至台肥海洋深層水園區,對於這棟日治時期的鋁合金工廠,不住發出讚嘆,從老屋的建築結構說起,牆上每一片木板的講究工法,都說明日式建築嚴謹的態度。同時也驚訝於老房設的屋頂梁柱,採用日式與歐式建築方式,融和出獨特的屋頂建造方式,是非常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
接著走訪花蓮市區幾處由日式建築改建成的休閒空間,對於將日式房舍發揮多元應用,頻頻稱讚。另外也到郭子究音樂文化館,渡邊義孝對於整條街道的日式風情相當沉醉,也提出這篇宿舍街道有別於將軍府的日式建築,可見當時居住的人民,在職業和家庭成員上有所區別。
位在林政街的林務局宿舍,完整日式住宅區,並且以雙併方式展現不同的日式住屋風貌,更讓渡邊義孝發現更加多元的日式建築風貌,原來早期在台灣花蓮,曾經擁有這麼多樣的日本建築想法,結合各式不同的建築工法,創造花蓮非常豐富的日式建築群聚,也是極為珍貴的寶藏。
經過一整天行程,走訪十多處日式建築,渡邊義孝有極深感概,台灣的日式建築與日本建築部分差異,包括地板架高、窗戶是L型的大片窗、屋頂梁住以M字型建造,這些都有別於現今日本當地的日式住宅,應該是當時移民政策之下,順應台灣的氣候與文化,發展出非常特別的建築方式。
渡邊義孝指出,整體來說這些建築都是從日本同一顆種子而來,但是種子到了台灣,因為氣候、雨量及民族性的問題,相較於日本的構造、裝飾、形狀等不同,而開出不同的花朵,展現出獨具特色的日式房舍。同時也感謝花蓮縣政府觀光處熱忱接待,整個尋訪行程就像是偵探進入推理,從建築結構當中,深入了解歷史面貌,竟然在花蓮,發現多數日本人不知道的日式建築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