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要聞

花蓮要聞

2017-06-21
氣管和肺癌致死 疑和PM2.5有關
奇美醫學中心指出 大氣中的細懸浮顆粒物 對呼吸道影響重大
分享至


圖:大氣中的細懸浮顆粒物 對呼吸道影響重大,氣管和肺癌致死 疑和PM2.5有關。 午多人出門都戴口罩。(記者田德財/攝自網路)
 

記者田德財/報導 
  衛福部羽花蓮縣衛生局公布全國十大死因均為癌症,而癌症中的死因又都以「氣管、支氣管和肺癌 」為首,奇美醫學中心表示,可能多和細懸浮微粒(PM2.5)有關。 
  PM2.5是近來較為人熟悉的一個名詞,指的是大氣中的細懸浮顆粒物,直徑只有二.五微米,比人體頭髮直徑還小,在空氣幾乎是隱形的,足以穿透呼吸系統,負載重金屬、戴奧辛及病菌,直接到人體肺臟支氣管,穿透肺泡,進入血管中循環全身。 
  奇美醫學中心家醫科醫師謝依儒指出,PM2.5的來源,可分為自然界產出及人為活動產出,自然界來源包含火山爆發、森林、草原火災、地殼岩石風化等。 
  人為活動來源可分為原生性、衍生性;原生性來自汽機車、火力發電廠、石化工廠、工廠等廢氣排放,及二手菸、烹調、放鞭炮、燒香、燒金紙等。 
  衍生性則是工廠排放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在空氣中經過光化學反應後,轉成PM2.5的粒子狀態。 
  謝依儒表示,國內PM2.5超過三成來自境外,包括亞洲沙塵暴、中國工業污染、東南亞生質燃燒、日韓工業污染等,這些PM2.5隨著季風一波波飄過,加重台灣的空氣污染。 
  PM2.5對呼吸道影響重大,主要症狀有咳嗽、呼吸困難,造成肺功能下降,引發氣喘、氣喘惡化、誘發慢性發炎,導致抵抗力變差,容易感染,增加呼吸疾病住院率及死亡率。 
  PM2.5也對心血管有影響,因體內慢性發炎,導致血管硬化,容易產生血栓,還會讓自律神經系統失調,產生心律不整,增加誘發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 
  研究更指出,PM2.5也可能對腦部有影響,透過對微小血管的破壞,增加中風或失智的風險,甚至直接造成神經性退化疾病,出現阿茲海默症的前期病理變化。對孕婦來說,PM2.5可能造成新生兒體重下降,增加病變及死亡風險。 
  謝依儒說,台灣十大癌症死因中,有七個和空氣污染有密切關係。舉肺癌為例,近年來不抽菸卻罹患肺癌的人越來越多,台灣女性罹患肺癌者高達九成不吸菸,男性也有四成的病人沒有吸菸習慣,PM2.5很有可能是元兇之一。 
  謝依儒建議減少產生PM2.5的行為,多使用口罩及空氣清淨機,保持室內清潔,空氣品質不良時少出門,以避免受到PM2.5的侵害。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