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在台灣公路「建設史」上,最讓人傳頌的大都是民國四○年代、修建中橫公路的退除役官兵們,而在我國公路「搶修史」上,最偉大的無名英雄,就是原住民朋友,而能為原住民朋友留下史頁的功臣,則是公路總局第四區工程處長廖吳章。
廖吳章回億說,數年前,他向當時的交通部長毛治國報告說,全國公路工程最危險的工作,幾乎都是原住民冒著生命的危險施工,之後,交通部指示,要他撰寫原住民為台灣公路的奮鬥史,才順利出版「飛越公路.海比斯」一書,相當轟動,立委孔文吉在立法院質詢台公開稱讚他,並且說: 「這本原住民在台灣公路奮鬥的歷史、原民會沒做到、竟由公路總局替我們做到!」
「飛越公路,海比司」介紹的有十八位原住民,包括隧道工蔣明益、隧道工蔣明龍、南澳站長謝劉玉欣、退休道工連宗仁、養路士池順煩、工務員古婉婷、板模工呂正招、寶來站長孫孟傑、怪手操作員馬國鐘、幫工程伊鈴.亞達烏幼安那、保全許慶龍、養路士邱信伍、養路士李永森、司機李挺、臨時技工蕭世斌、司機吳國隆、蜘蛛人洪輝煌、預力工許永福。
這次端午節蘇花公路一一二K災害路段, 「蜘蛛人」展現了冒險犯難的精神,包括工頭陳振維、工人彭元龍、賴太良、劉哲宇、劉柏男,廖建文、曹天盛、蔡德誠、宋惠男及彭元龍等人,均為宜蘭縣南澳鄉泰雅族原住民。
災害初期,落石不斷,落石頻率每小時內掉落將近一百八十次,像暴雨一般,後來漸漸停歇,「蜘蛛人」攀上近二百公尺高約六十層樓高度的山壁刷坡搶修,才搶通一條回家的路,先期管制通行。廖吳章說,能夠最短期間內通車管制通行,全靠「蜘蛛人」,他們身上綁著安全繩索,在土壤鬆動,山壁不穩的惡劣環境中,在山壁刷坡作業,先將鬆動石塊刷落,確保邊坡穩定,山壁下端再以整排雙層貨櫃擋住,讓落石不會彈到路面才順利通車。
廖吳章說,這次災害地段面積大又高,「蜘蛛人」將繼續完成全部的刷坡工程,「蜘蛛人」一天二千五至三千元工資,是用生命換取的,是一批最值得尊敬的公路搶修工程中的無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