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秀林╱記者田俊浩報導
去年九月颱風驟雨,長春祠旁多了兩道水瀑,加上長年山壁岩盤風化掉落,為避免六十九年及七十六年兩次坍方重演景點消失;對此,太管處環境維護課昨表示,長春祠已於上月封閉進行周邊步道邊坡及安全防護施工迄今,長春祠尚須暫時封閉三個月,進行後續多項維護,以利遊客安全。
太管處表示,長春祠部分開放方面,步道僅開放禪光寺吊橋至鐘樓路段;至於三聖佛彌陀巖至長春祠及太魯閣樓、鐘樓路段,因颱風及落石災害,多處設施損毀並有落石潛在危險,暫時封閉,進行周邊步道邊坡及安全防護工程施作。
呼籲請遊客配合切勿進入未開放路段並注意自身安全,以及連日下雨後階梯路面比較濕滑,注意小心慢行。
去年出現二道水瀑
鑑於去年九月颱風驟雨,長春祠旁出現二道水瀑,加上長年山壁岩盤風化掉落,為避免六十九年及七十六年兩次坍方重演景點消失,太管處列重點規劃,今年進行施工維護。
長春祠已第三次重建
如果不修會怎樣?環境維護課表示,依早期紀錄,長春祠曾發生兩次坍方,祠體被砸毀,由於地層不穩定所致,自民國七十六年第二次坍方後,長春祠封閉長達十年,至於現在的長春祠已是第三次重建後建物,因此此次維護,期望降低該處高潛勢落石區及落石、坍方或大坍方或山體崩滑危險因子。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工程施作為減少落石、維護遊客安全必要之作為,太管處不定期針對地質不穩定的區域施作,敬請民眾配合施工人員管制措施,並請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