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婕妤
行動數位學習是花蓮縣政府持續推動的核心計畫,自一○三年起縣府積極爭取中央經費補助,至今(一○六)年止縣內一共超過五十所學校以上推展「行動教學」,普及率達全縣學校總數約二分之一,其目的為使學校將行動學習a的理念融入課程教學中,並依照學生多元學習的方針,規劃優質的學習環境與教學模式,同時配合資訊融入教學政策,鼓勵教師發展創意課程與多元應用數位教學媒體,改進教學方式的同時,也增進學生學習的成效。
整合學術企業團體之資源資助
花蓮縣政府近年來除積極爭取中央補助款配合縣內經費挹注外,也整合學術企業團體之資源資助:包括信望愛文教基金會、輔仁大學與仁寶電腦公司之公益合作案,共計捐贈本縣超過三千片平板電腦;校內無線基地台之建置也依區域逐步佈建,為的就是能讓師生在推動數位教學之教學場域,準備工作能夠更無窒礙進行。
花蓮縣長傅萁對於教育之推動理念,除深耕普及教育,更期許學校追求精緻與卓越,學校透過行動學習教學方式,所發展的特色化教學模式也如雨後春筍般在各校萌芽生根,例如:一○五年全國行動學習優良學校選拔中,富源國小以「富源嘻遊記│社區大富翁」特色課程囊括全國特優學校、領導卓越、最佳人氣等多項殊榮,正是本縣行動學習教學策略成功之體現;復興國小運用「校本課程│海洋教育」為推動主體,規劃出極具特色之教室內外海洋課程,並率先運用AR虛擬擴增實境技術重現課本上無法體會之海洋風貌;太平國小則將行動學習融合運算思維、程式教育課程,讓學生隨時隨地線上coding(程式語言),不會因學校位處偏鄉而限制學生自我學習,並將程式結合開源硬體及部落特色,創作出布農族語學習機、飲料控制機等,更融合Maker(創客)思維展現出學校的特色亮點。
教育處長劉美珍表示,花蓮縣政府關注學童學習成就,傾力協助學校教育往前邁進,學校更積極專心於學生教學策略發展,相較於西半部發展先進的縣市,位處偏鄉、資源貧乏的花蓮縣學校,更具有教學翻轉的實力與力量。本縣有半數學校推動「行動學習計畫」,代表本縣正式走進新時代教育的先端,未來教育現場將會呈現更數位化的教學模式。
陸續完成學校無線網路環境
為了展現教學多樣化、多元化的學習面貌,讓學生確實受惠,需要不斷隨著時代潮流調整腳步,資訊融入教學是門流動的藝術,不變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他人共同協作的能力。因應數位教學時代的來臨,本縣也陸續完成學校無線網路環境之基礎建設,期許更多元的新興科技能應用於教學現場,擘劃花蓮縣資訊教育的雲端學習藍圖。(花蓮縣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