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綜合

花蓮綜合

2017-07-18
大石代特展 薪火相傳 走入花蓮石雕藝術時光隧道
從草創期、興起到茁壯發揚 透過29位本地藝術家作品 見證石雕發展史
分享至


圖:「薪火相傳」展區,引領民眾走入花蓮石雕發展的時光隧道。(謝宗璋/攝)
 

謝宗璋/文 
 「二○一七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大石代特展—石雕藝術的虛擬與實境」現正於花蓮縣石雕博物館展出中,策展人蔡文慶特別規劃「薪火相傳」展區,透過二十九位本地石雕藝術家的作品,引領您走進花蓮石雕藝術發展的時光隧道。 
 該展以「花蓮石雕藝術發展年表」圖文,搭配各期不同風格的作品展現,引領觀眾進入花蓮石雕藝術發展的軌跡及其歷史。 
 以「花蓮石雕藝術發展草創期」為篳路藍縷之始,繼以「國際石雕藝術季的舉辦與現代藝術造型的興起」和「花蓮縣石雕協會的成立及其茁壯發揚」,在會員間相互砥礪扶持,奠定長遠而穩健的發展坦途。 
緬懷林聰惠的「思想起」 
 走入展場,首先印入眼簾的是,前輩石雕家林聰惠的「思想起」、許禮憲的「女體」、廖清雲的「慈心」、黃河的「天倫之樂」等,無不以具象人體為造型,追求寫實的工藝風格。 
 直到一九九五年花蓮民間首度發起舉辦「花蓮國際石雕戶外創作公開賽」,十國十八位石雕家共聚花蓮,造成極大轟動。蔡文慶說,當時很多人認識到,原來雕刻可以只是一種造型,也可以與環境對話。 
作品朝向造型化、抽象化 
 爾後有越來越多人從匠師轉型藝術家,作品更朝向造型化、抽象化,展場上也擺設林忠石的「台灣牛」、楊正端的「戀戀舊情」、馮朝宗「心室Ⅰ」,乃至於鄭詠鐸「陽光 雨水」、向光華「飛舞展翅」、王標「川流不息」等,都深具現代藝術造型感。 
 花蓮縣文化局表示,近年大專藝術系所主修石雕的學生逐年下滑,這項技藝已有斷層之危,為培育新生代並傳承花蓮特色產業,至今文化局已興辦兩屆「石雕藝術營人才培訓計畫」,讓青年學子從實作中磨練創作經驗。 
青年世代加入 薪火相傳 
 這次受邀參展的幾位年輕石雕家,包括段宇的「NOT YET」、楊欣蓉的「綠洲」、張文菀的「請用」,與展場上先進石雕家共同展出,彰顯出青年世代薪火相傳、欣欣向榮的花蓮石雕風華,讓民眾見證石雕藝術的前景無限好。 
 「大石代」展場佈局有巧思,蔡文慶表示,展場空間規劃是由建築師李駿成操刀設計,走入展場會發現,每個展架都是不規則造型,如同石雕有許多切面,展架也刻意在邊角處留下小切面。所有展架更是為本展特地設計訂做,呼應主題「大石代」,展場宛如一個巨大的石雕作品。 
 蔡文慶透過該展的相關文物陳列與重製石雕模型,鋪述花蓮石雕藝術的發展現況與成就,除了「薪火相傳」,還規劃「公共空間的輝映」、「青年世代的腳蹤」及「國際石雕創作營文件暨多媒體展」,展期直到九月二十三日,歡迎民眾把握機會前往參觀。(廣告)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