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璉/記者葉文杰報導
實踐家文教基金會與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生昨天前往壽豐鄉水璉部落「放牛班」進行國際農村交流體驗活動,為水璉吉偉帝庵部落協會「放牛班」完成糧倉整理與牆面彩繪,部落協會理事長吳國民表示,完成整理與彩繪的水璉糧倉空間將供作部落活動場地;水保局花蓮分局長陳淑媛昨天贊助交流活動經費並親自參與彩繪活動。
水璉「放牛班」
推出在地特色產業
水璉吉偉帝庵部落協會積極推動部落營造,參與林務局社區林業與水保局農村再生的行列,帶動部落居民的共同意識,活絡部落命脈與筋骨;其中水璉「放牛班」即是部落協會中象徵性最高的團體意象,這幾年由於部落居民動起來,水璉「放牛班」成功推出在地特色產業,知名度也漸漸打開!
實踐家文教基金會近年因與播種者文教基金會合作參與花蓮偏鄉文教工作,與水璉「放牛班」有多次合作關係,前年更進一步促成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生前來水璉參與農村服務,協助放牛班在颱風過後的復舊重建工作。
實踐家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吳秀卿表示,與美國大學的交流活動已進入第七年,奧克拉荷馬大學繼前年來台協助水璉部落農村重建,這次則抱著服務學習的態度再次造訪,看見了水璉部落的需求,更感受了東海岸部落居民的純樸與熱情,美國大學生都愛上了如璞玉般的水璉部落,這裡的美除山水風情外,更有部落族人的善良敦厚個性,以及原住民的文化之美。
一對一陪伴學習
在東海岸熾烈豔陽下進行服務學習,對來自美國的大學生的體能是一大考驗,實踐家文教基金會今年加強互動學習體驗效果,特別安排國內扶助個案青少年與奧克拉荷馬大學生一起參與工作假期,這次來到水璉放牛班的台美學生共有五十人,奧克拉荷馬大學生有二十五人,實踐家青少年也有二十五人,透過一對一的陪伴學習,一起參與昨天在水璉部落幫放牛班整理閒置糧倉與彩繪糧倉牆面。
美國大學生頂著烈日揮汗創作,他們說,這種天氣下參與糧倉整理與彩繪,一點都不覺得苦,因為這種內外在的感受就是一種淋漓盡致的暢快,可以更直接感受服務帶來的快樂。
原民圖騰
族群識別性高
部落協會理事長吳國民說,這座有四十年歷史的部落糧倉,已經閒置多年,部落放牛班雖有自主的活動場所卻總欠缺一個可以聚會交流的空間,雖然糧倉空間悶熱難熬,但參與彩繪的學生都不以為意,盡情在指導教授的帶領下,在牆面上畫出一幅幅象徵太平洋熱情的作品,如東海岸的豔陽與鯨豚生態等;糧倉立柱上則以原住民圖騰加以表現,族群識別性相當高,也很有特色,在外國大學生的角度描繪在地部落的風景,有不同角度觀察下的呈現成果。
水保局花蓮分局長陳淑媛昨天親至水璉放牛班慰勞美國大學生與實踐家青少年群,她也拿起油漆刷,沾濕顏料一起參與彩繪。
陳淑媛說,水璉放牛班用心部落營造工作,不斷開發出部落可以運用的資源,並推廣愈形多元的在地產業,為的就是凝聚部落的向心,希望幫部落找到最適切的產業出路,看見部落因此動了起來,也對水璉農村再生的面貌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