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生活

花蓮生活

2017-08-05
小麥熊喊話 器官捐贈 讓愛延續
全臺每年逾五千人等不到器官移植而離世 慈濟醫院辦宣導簽署活動
分享至


圖:可愛的器捐公仔「小麥熊」到診間區,熱情呼籲民眾認識器官捐贈移植的意義。
 

記者謝宗璋/報導 
  為正確宣導器官捐贈的的意義與規範,花蓮慈濟醫院與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合作舉辦「一○六年器官捐贈醫療機構宣導活動」,昨早在該院大廳熱鬧登場,病人、家屬與院內同仁皆熱情響應,簽署器官捐贈同意卡及健保卡的註記,為自己做出最好卻不讓家人為難的決定。 
現場有可愛的器捐公仔「小麥熊」在診間區熱情呼籲民眾,透過愛的抱抱與握手,吸引民眾認識器捐的意義,讓大愛觀念深植人心。該院也與該中心準備衛教知識宣導扭蛋、現爆爆米花,感恩熱情響應的民眾。 
  「器官移植,醫療團隊無法單打獨鬥,需要民眾的共同響應。」該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暨外科部主任李明哲表示,以腎臟衰竭病患為例,接受腎臟移植的病人,壽命是洗腎病人的兩倍。 
心、肺衰竭 器官移植是活路 
  李明哲指出,透過腎臟移植,病人能脫離每二到三天就要到醫院洗腎的辛苦過程,器官移植更能讓他們的生命得以延長。而心臟、肺臟衰竭的病人,若無合適的器官移植機會,病人最終只能走向死亡。器官移植,是他們唯一的機會。 
全臺每年只有兩百位捐贈者 
  「要為親愛的家人做出器官捐贈的決定,是非常困難的,透過討論與告知,讓家人在最重要的時間,幫你做最重要的決定。」李明哲表示,臺灣每年沒能等到器官移植機會最終離世的病人超過五千人,而全臺每年卻只有兩百位捐贈者,關鍵點在於有意願捐贈的民眾很多,卻未知會家人。 
李先生簽下器捐同意書 
  慎重地在器捐同意書上簽下名字的李先生,是頭次認識器官捐贈的意義,他非常認同地說:「當我有需要幫助的時候,也希望有人能伸出援手。所以如果我可以幫忙他人,我一定要把握機會!」 
  以目前器官移植技術來說,在適當的情況下器官捐贈者能夠選擇捐出心臟、肺臟、肝臟、腎臟、胰臟、眼角膜、皮膚、骨骼,可以幫助十多個等待移植的病人。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今年度台灣已有四百九十八位病人接受器官移植,仍有九千一百八十八位病患在等待移植。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