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怡伶/報導
農糧署東區分署昨天表示,八、九月份是花蓮縣玉里赤科山、富里六十石山的高山金針滿開綻放的時節,滿山如金色海浪般的花況景致美不勝收 (見圖/資料照),每年吸引不少喜愛金針花海的遊客前來駐賞體驗,同時享食在地農家以金針為主題的特色料理,菜色多元豐富、營養健康,歡迎大家踴躍參與並感受花東特有時節限定的賞花美食之旅。
國內金針種植面積約六四一公頃,年產量約四一七公噸,其中近約九成的面積及產量均集中在花蓮縣、臺東縣內。東區分署說,今年產季前氣候宜順,金針植株生育情形良好,花蕊陸續抽枝綻放,目前各產區已陸續進入高山金針產季,估計將在八月中旬間盛開。
今年更結合產地農民、民宿與旅遊業者,首度推出白天賞花、夜間觀星及生態旅遊解說行程,整套內容豐富、知性的農遊體驗,絕對是今年度送夏迎秋不容錯過的旅遊盛事。
金針美味多樣,花東在地好食跡。農糧署東區分署指出,金針富含蛋白質、醣類、維生素A、B1、B2、菸鹼酸、鈣、磷及鐵等成份,且經研究具安神好眠等優點,自古以來有「忘憂草」美譽,對養益身體極有幫助。
新鮮金針口感佳,國人一般多以拌炒或裹粉酥炸方式調理,如金針炒肉絲、炸金針花等。經過乾燥加工後,金針的香氣風味則截然不同,極適合用於燉煮,如金針椴木香菇雞湯、金針排骨湯等,絕對是台灣在地好吃又好料理的傳統食材。
近年更陸續開發出金針酥、金針香腸、金針月餅及金針茶包等食品,提供消費者更多元化的食用選擇。東區分署提醒,國人前來體驗品嚐金針花況美食之餘,可別錯過那些同樣生長在花東純淨天然環境下的稻米、茶葉等各項優質農產品。
履歷溯源標章有保障,選購產品真安心。東區分署表示,為提升金針產業經營層次及產品安全觀念,農糧署長期與中央衛生單位及地方縣市政府合作,結合產業農民成立台灣金針協會,積極改善農民加工觀念及製程,辦理各項輔導及訓練工作,及強化市場流通稽查管理作業。
輔導加工農戶及業者,應在國產金針包裝上張貼「農產品產銷履歷」標章、「臺灣農產品生產追溯」條碼,以及「台灣安全金針」標章,以利消費者在選購金針產品時可以簡單辨認、安心食用。
東區分署籲請消費者應於信譽良好的零售通路或賣場,選購包裝營養標示完整,貼有「農產品產銷履歷」、「台灣金針」標章,與「臺灣農產品生產追溯」條碼的產品,共同為食品安全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