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柏霖/報導
為落實教育部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計畫),慈濟大學、慈濟科技大學結合慈濟醫學中心,聚焦於銀髮樂活、高齡健康的「長照產業」,在後山的花蓮、台東兩縣,教育部共通過審查六件計畫案中,慈濟學校占了四案。期許透過慈濟的教育與醫療健全機制,強化照顧東部長者。
教育部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鼓勵大專校院與區域連結合作,教授走出校園及研究室,進而走入社會與社區,實踐大學社會責任。
藉由群體力量
建構在地認同
兩校都組成跨科系、跨領域團隊,打造健康促進與長期照護、農業生技的跨業合作模式,藉由群體力量建構在地認同,吸引青年在地就業與創業,達成協助東部區域發展。
其中,慈濟大學提出「銀髮樂活,長照產業深耕與培力計畫」、「食在永續│綠色在地公民經濟推動計畫」。而慈濟科技大學則提出,「農情覓藝加值東台灣」和「社區關懷與高齡健康促進計畫」。
慈大的「銀髮樂活,長照產業之深耕與培力」,是希望能夠建立一個以功能回復為導向的長者樂活社區健康服務模式,運用樂齡長照相關課程(如社區健康、服務學習等課程),結合區域內師生能量,由跨領域教師(醫學、護理、物理治療、公共衛生、醫學資訊等學系),帶領學生以跨科系、跨領域、跨團隊,走出校園結合地方政府與在地長照產業資源。
而慈大的「食在永續│綠色在地公民經濟推動計畫」,是以「食」為主題整合在地生產與消費端的九九%在地公民經濟,結合在地循環的綠色經濟,以達成環境及經濟永續。
其中慈科大的「農情覓藝加值東台灣」計畫,除導入文創概念開發新產品,結合學界的研發能力,提升小農栽種的技術層面外,目前,慈濟科技大學已有一萬二千坪的農業生醫教學農場,研發技術獲獎無數,成績亮眼。
同時擬訂文創觀光及教育翻轉計畫
慈科大另一計畫「社區關懷與高齡健康促進」計畫,未來以建置「樂齡照護示範中心」,整合校內外資源,以多元創新模式,落實高齡者終身學習、健康快樂、自主尊嚴、社會參與四大願景。
慈濟基金會指出,慈大及慈科大兩校將攜手合作,結合慈濟醫學中心及慈濟基金會,同時擬訂「文創觀光」及「教育翻轉」兩大實踐計畫,發展花東為精緻觀光兩大縣,及扶助偏遠及原鄉弱勢學子,保存原住民核心價值及珍貴文化。
培育專才,解決地方問題,和東部共存、共生、共榮,推動花東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