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綜合

花蓮綜合

2017-08-16
張性荃教授遺墨展 重現大山大水
曾在花蓮師院任教20年 學生彭明德籌劃展覽 65幅作品一睹大師風範
分享至


圖:「張性荃教授遺墨展」開幕茶會,各界來賓雲集。(記者李柏霖/攝)
 

記者李柏霖/報導 
「張性荃教授遺墨展」開幕記者茶會,昨日上午在客家文化會館盛大展開,現場展出以書畫為主的六十五幅作品,包括山水、人物、花鳥等,並有數件作品以花蓮各地景點為題材所創作,現場各界來賓雲集,一睹這位曾在花蓮任教的大師風範。 
包括花蓮縣政府秘書邱增良、花蓮文化局長陳淑美、花蓮縣政府客家事務處長賴錦昌、花蓮縣第一獅子會長韓英傑、洄瀾詩社社長余國強、花蓮一信主席吳東明、花蓮長青書畫學會前理事長林國堂、花蓮美術協會理事長彭榮美、書畫家蔡政達、花蓮讀經學會吳甜妹及議長、市公所、行政院東辦服務處等到場觀展。 
 由花蓮粥會理事長、花蓮客屬會前理事長彭明德籌劃本次展覽,以已故知名書畫家張姓荃教授的作品辦理本次展覽,為花蓮的鄉親帶來一場藝術的饗宴。 
收集作品出版專輯 
 彭明德說,張性荃教授在花蓮師院服務二十年,由於作品氣勢磅礡,足為學藝者典範,自己也是張教授的學生,特別廣納收集出版專輯向大家分享。 
 彭明德也感謝前師院美勞系主任黃瑞呈教授,師大美術系畢業,學有專精,對張教授畫風了解甚深,作品詳細精闢的講座及介紹,想必愛藝者及學畫者有莫大的助益。 
 彭明德說,畫派分南北,從前輩們的分享看來,張教授偏南派,作品溫柔富人文氣息多樣,這也和張教授的出身有關,張教授在河南省客家農村大莊中長大,祖父是清末武進士,父母都半耕半讀,姑丈精通繪畫,從小就奠定了他喜愛丹青、玩石的基礎。 
彭明德說,張教授的作品已寫生為重,包括蘇花鐵路穿鑿景象、電化鐵塔、南北貫通、太魯閣、燕子口,作品除了傳統山水、花鳥走獸,也有新派的技法及表現,歡迎鄉親前來欣賞。 
客家文化會館展出 
 處長賴錦昌表示,縣長傅萁非常重視客家文化的發展與傳承,在推動客家文化不辭餘力,這次很難得有這個機會能夠在花蓮縣客家文化會館展出張姓荃教授的作品,張教授是已故的知名藝術家,不少客籍藝術家都是他的學生;藉由這次展出讓鄉親有機會目睹張教授作品的風采,希望對藝文有興趣的鄉親都能夠蒞臨賞畫,也期望所辦理的每一場藝文展都能對促進客家文化的發展與傳承有所貢獻。 
 本次展覽期間到九月九日(週六),八月廿六日(週六)下午二│四時於客家文化會館三樓辦理DIY研習:張教授畫風講解及皴法示範(免學費,每場活動名額廿五人),歡迎大家蒞臨觀賞,共襄盛舉,DIY研習請電洽:(03)8527843轉221鄭先生。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