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曾有人譏:「台灣,亞洲排碳王國」,台灣人每人每年排碳量十二噸,世界第十八,亞洲第一,若從一九九○年算起,台灣人均排碳量足足增加一倍,是全球平均速度的三倍,由於電力佔全台總排碳的六成,如何減少火力發電是減碳關鍵。
能源問題愈來愈重要,原本寄望核能電廠潔淨之發電以減低火力發電以達成節能減碳,在三一一日本世紀大地震致福島核電廠事故後,尚需消除核電廠抗災之疑慮。台灣其他綠能之開發,但太陽光電成本高,離岸風力每度電力成本亦高達七元,能源問題需嚴肅面對,思謀解決。
花東年尖峰負載最高240MW
台灣東部花蓮及台東地區年尖峰負載最高時為二四○MW,東部地區十一座水力發電廠總裝置容量一八三MW萬瓩,提供尖峰負載僅約一二○MW,電力供應明顯不足,不足的電力需藉由西部南投大觀三四五KV超高壓輸電線路經中央山脈輸送至鳳林,及由南部核三廠以十六一KV超高壓輸電線路輸入以補足東部地區之供應電力缺口。
三四五KV靠萬榮林道維護,該林道多處常坍方路況不佳,致輸電線路不易維護;一六一KV輸電線路長約二百多公里,易受颱風正面吹襲。若上述輸電回路發生事故時,將使東部地區面臨分區供電甚至大區域停電之窘境。
花蓮縣水力流沛,花蓮溪、秀姑巒溪及立霧溪蘊藏豐富水力資源,台電估計技術及經濟可行具發電潛能尚未開發高達六七三MW萬瓩,若以結合觀光方式規劃,以推動東部地區水力計畫開發,將能就近供應東部地區電力,降低東部地區供電風險。
萬里水力發電計畫 台電承諾結合觀光發展
台電公司推動中之萬里水力發電計畫,承諾電廠之外觀將容入原住民之文化及風貌,以成為原住民族文化及風貌之電廠,充分表現對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尊重,此外,當地民眾希望發展電廠附近溫泉,台電公司亦承諾將通往廠房區通達道路延伸至溫泉頭,有利開發溫泉觀光產業,為地方溫泉及花蓮觀光產業發展預留利基,創造台電公司與地方雙贏的未來,其觀光發展前景將可媲美甚至超越慕谷慕魚風景區。
以攔河堰調整池式開發 節能減碳
萬里西寶水力環評審查,台電公司已就可能之環境影響面提出減低對策,環保委員亦就該計畫嚴格把關。水力發電在台灣已有約八十多年歷史,在台灣過去六十多年來的經濟發展佔重要角色,台灣水力發電技術及經驗成熟,水力開發計畫如能在兼顧環境保護之條件下,以攔河堰調整池式開發,除善用自有珍貴自產能源外,對節能減碳將可作出重大貢獻,但是,反對聲浪大。
台電將重提萬里水力發電計畫
去年十月,「萬里水力發電計畫」延宕十五年,幾經轉折,終在台電與地方積極溝通下,近日將正式向經濟部提重啟計畫。一旦通過環評興建,將讓花蓮降低對「西電東送」依賴度,確保東部電力穩定。
萬里水力計畫裝置容量四九MW,年發電一點六五億度。以花蓮目前年用電量廿五億度看,完工後可供應當地百分之六點六電力。
為何重啟萬里水力發電?台電表示,水力發電是無汙染再生能源,從未放棄蓋新廠。萬里的重要性在讓花蓮擁有自主能源。目前花蓮縣八成電力來自「西電東送」,除走輸配電東西線從中央山脈遠送,過程耗電量大外,更重要是,如東西線受損,東部電力供應將大受影響。
位在花蓮縣萬里溪中上游的萬里水力電廠,前身為西寶水力發電計畫,二○○一年提出,但因從馬太鞍溪越域引水,與萬里溪匯集發電,穿越敏感地質區致環團批評。台電修正計畫,保留萬里溪水量,二○一○年提縮小版計畫,二○一四年送環保署二階環評,囿於地方仍有反對聲浪,經濟部暫停計畫至今。
如環評通過 二O一八年可動工
台電說,歷經一年與地方溝通,目前已獲多數居民支持,近日將正式向經濟部提重啟計畫,進入環保署二階環評流程。總工程費約百億,如環評通過,二O一八年可動工,預計二○二八年完工商轉。
台電強調,萬里定位為日調節型電力設施,因此不會建大型水壩,而是重力堰攔水,蓄水量只能每日發電六小時。完工時國內太陽能、風力發電裝置容量已很大,萬里將具搭配再生能源靈活調節發電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