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社會

花蓮社會

2017-09-01
游振葦:轉型有機最困難 兩代觀念溝通
感謝父親瓦斯行收入支持
分享至


圖:百大青農有機青農游振葦(右)說,與父親(左)二代間務農觀點不同,是最大的困難,但這三年入不敷出,感謝父親以瓦斯行收入,支持有機文旦園能持續下去。(記者劉怡伶/攝)
 

記者劉怡伶/報導 
農糧署東區分署表示,花蓮有機文旦,栽種在瑞穗及玉里,共有六十二公頃,百大青農有機青農游振葦與父親游胡興,共同經營五公頃的興瑞農場,則栽種二點七公頃。 
游振葦說,原在台北工作,知道父親有次在噴灑農藥時,因為噴藥管線破裂,全身都被淋到農藥,並產生身體不適及過敏的症狀,吃藥多年都無法痊癒,決定投入有機農業這個產業。 
一○二年到一○五年,這三年都入不敷出,自己有開瓦斯行,抓長補短,以瓦斯行收入來貼補。他的父親游胡興說,以前農場以慣型農法種植,產量可達十七或十八萬台斤,轉型有機種植後,去年產量有七萬台斤,今年應該有十萬台斤,目前老客戶已訂走一半。 
游振葦提到,在轉型有機農業過程,必須努力學習有機農業知識及田間管理,第一年文旦歉收,更深刻體悟到有機農業,想要種出成績,必須付出兩、三倍以上的努力。 
除更積極參加農民學院精進有機栽培技術外,也提供場地與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合作,作為果園生態系統服務建構的試驗。他說,由於農場屬於沙地,排水性好,颱風大雨過後不易淹水,但必須先養地。 
另為降低果樹購買有機資材的成本,運用農業永續循環的概念,游振葦將果園內掉落的文旦及枝條,製成酵素、堆肥或木醋液。他說,這些用來養地的效果非常好。 
在花蓮農改場技術指導下,他也利用香茅草製油驅蟲,並種植仙草、魚腥草、馬蘭、黃花蜜菜、鴨舌璜等食用植物,作為果園草毯,製造一個天然棲息地,讓園區達到環境平衡。 
在大學時期攻讀電機,他也參考蘭花溫室殺菌的方式,自行設計自動噴霧系統,利用區域擾流及昆蟲習性,增加有機資材的防治效果。 
游振葦幽默表示,一○二年六月接手家中文旦園,一○五三棵文旦,就是他的女朋友。但他也不諱言,在轉型過程碰到最困難的事,就是兩代之間的觀念。 
例如放有機肥的量與修剪方式,都與父親有不同的觀點;為說服爸爸,他會努力收集農友的實際栽種經驗,及農改場的成果發表,或國外文獻等資料,與父親進行溝通。 
這一路走來,還是非常感謝爸爸支持。游振葦感性的說,前三年的負成長,感謝爸爸用家裡瓦斯行的收入,讓有機文旦園可以繼續下去,希望今年所有的收支能夠打平。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