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溪/記者黃聰明報導
文化局昨天到卓溪公所辦理布農族拉庫拉庫溪傳統營建技術傳習暨佳心舊社地景修復試作計畫說明會(見圖,記者黃聰明/攝),盼能與卓溪鄉布農族人進行意見交流,形塑共同守護文化資產的願景。
文化局委託台東大學南島文化中心辦理「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傳統營建技術暨佳心舊社地景修復試作計畫」,昨天上午九點在卓溪鄉公所辦理鄉說明會,由公所秘書林萬金主持,文化局人員到場,並邀請台東大學南島文化中心負責簡報,鄉政顧問及部落耆老等地方人士到場聆聽。
拉庫拉庫溪流域,百年前曾是東部布農族人狩獵游耕的祖居地,驃悍勇健的布農族人在十八世紀翻越中央山脈東側後,短短百年間於廣達四百餘平方公里的流域內建立了大分、馬西桑、太魯納斯等十二個社,日本殖民政府於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六年間,將族人迫遷至海岸山脈西側,形成今日卓溪鄉各村落分布的樣貌。一九八一年,流域劃歸於玉山國家公園東部園區,成為守護台灣黑熊與多種珍稀動植物的重要棲地。
百年滄桑,錯落於山稜水澗的布農族舊社群落逐漸湮沒於森林的自然演替、如同人們日益稀薄的歷史記憶,為重新鏈結當代卓溪鄉布農族人與祖居地的牽繫,追尋千絲萬縷的歷史記憶。
由文化部指導,花蓮縣文化局辦理「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舊社溯源與重塑計畫」,透過一○六到一○八年共三年期計畫,以卓溪鄉布農族人為主體、媒合人類學、考古學、建築學、GIS等專業領域學者,進行流域內舊社群系統性調查與佳心舊社地景修復工作,計畫成果將重現百年前布農族人山居生活地景與傳承先人與環境相適應創造實踐的生存智慧。
多方領域專家合作
本計畫之子計畫「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傳統營建技術暨佳心舊社地景修復試作計畫」,則委託台東大學南島文化中心辦理,由人類學者、原民族建築專家以及卓溪公所、卓溪布農族族人、佳心舊社後裔等成員共同協力,試圖重建位於現玉山國家公園管轄範圍內之佳心舊社家屋及其文化地景。
這個案預計先行辦理傳統營建技術傳習工作坊,培養族人關於布農族傳統家屋建構技法,同時搭配人類學田野方法,以文獻回顧、口述歷史訪談、實地踏查以及建置GIS地理資訊系統等研究方式,於傳習課程結束後實地進行舊社家屋修復工程。
說明會針對傳統營建技術傳習課程、舊社修復計畫、人力資源應用等內容進行說明,期盼能與卓溪鄉布農族人進行意見交流,形塑共同守護文化資產的願景。
文化局長陳淑美表示,執行三年期計畫能否累積具體成果,需多方力量匯聚方能水到渠成,包括各機關法規資源的整合、布農族人文化重建的共識與決心,跨專業領域的合作等。
她期許三年期的舊社調查成果能協助建立東部布農族人的歷史文化論述,族人親手修復舊社的過程中傳承百年前先人的智慧;尋覓祖先的足跡亦是部落賦權的過程,促成族人與國家公園共商舊社資源多元治理的契機,為原住民族傳統領域論述中關於集體權實踐另闢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