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季林/報導
由台東縣阿美族部落族人與索羅門團隊合作,建造阿美族竹筏船身、索羅門特製林投葉船帆,日前在活水湖執行下水典禮,昨日上午十一點在Mamula(太麻里鄉三和公園)舉行啟航典禮,並往北航向silawilawan(台東市海濱公園國際地標),並在歷經近三個小時的航程,順利在下午二點廿分成功抵達。
縫製林投葉帆
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總幹事劉錫指出,馬蘭部落與東海岸部落稱帆船為fayan,是自古以來重要的捕魚與交通工具,但近百年來逐漸被膠筏與馬達動力取代。南島社區大學自二○一四年與馬蘭部落合作古帆船的文化重建,今年在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部、立法委員KolasYotaka辦公室的聯合協助下,邀請索羅門群島最偏遠的Taumako島五位人士前來協助完成竹船修建與林投葉帆的縫製。
海邊以魚腸命名
馬蘭部落Itukalay(領導年齡層)的Kakitaan(行政長)羅福慶指出,太麻里鄉三和一帶海域漁產豐富,在一百多年前馬蘭人在此捕獲的魚隻除販賣外,也將魚腸(mamula)則加以醃漬食用。因此將三和海邊以mamula(魚腸)命名。並將此處大範圍地名叫Arapanay,意即海邊,也因附近有特別多刺竹,是建造竹船的地方,配合南風,從此處啟航,往北巡禮傳統海域到馬蘭本部落。
暫送活水湖展示
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總幹事劉錫表示,馬蘭部落古帆船在完成啟航典禮後,將暫時送到活水湖展示至九月十六日。民眾可以在白天時前往欣賞台索共同合作的結晶,尤其傳統造船匠師賴進龍的手藝,以及羅福慶先生根據耆老口述在SimonScalopuka等索羅門朋友的協助下所建造的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