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宗璋/報導
素人木雕家邱坤明昨天以美國檜木一體成型雕琢成的作品「荒漠甘泉」,贈送更生日報社長謝立德,祝賀報社創刊七十週年。他說,更生日報七十年來竭盡地報導人間美善,就如同一滴甘露,撫慰花蓮這片土地的人心。
「荒漠甘泉」中有一頭水牛低俯喝水,邱坤明說,那一潭甘泉就是更生日報,讓每一個生活在這片土地的花蓮人,如同水牛喝水,身心靈都重獲新生命。木頭一圈又一圈的年輪,就像是走過七十年光陰歲月的更生日報,每一年都在為花蓮寫下歷史。
邱坤明表示,這件作品是二○一二年所做。本月初因為參與更生日報盛大舉辦的創刊七十週年慶祝大會,想見過去多年來,即便藝文只是花蓮的一小區塊,更生日報仍盡力報導,讓藝術家有發表舞台,他感念在心,因此一直想贈送作品給謝立德。
至今刻過的水牛不下百隻,這對花蓮農家子弟出生,且從事木雕創作已有二十四年的邱坤明來說,一點也不難。難的是,他要如何把更多兒時農村生活的映象與回憶,一五一十地訴說在木頭上。作品今已達三百多件,數量多到令人讚嘆,他全收在一棟三層樓房裡。
邱坤明從海軍退役後,就迷上種植盆景、收集雅石,也經常參加協會並曾任會長。由於收集雅石常需動用木工雕刻台座,他開始嘗試動手雕刻,於雅石展亮相,紛紛獲得參觀者與同好讚賞,因此他逐漸對木工產生興趣,轉型成為木雕家。
至今雕刻的手從未停過,邱坤明說:「這是我的消遣,有時間就做」。特別的是,他靠自己摸索,無師自通,不斷改良技巧與工具,讓雕刻手藝更純熟。每次創作,他從不擬稿,皆是在心中構圖就直接動手雕刻。
謝立德對邱坤明的作品「荒漠甘泉」大為讚賞,他說:「專心做好一件事,做到最好,就能成為專業。」他肯定邱坤明能透過木雕,展現獨有的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