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特稿
台灣觀光學院十三年來的公益董事會功能性如何?為何走入轉型之路?如果有人接手,未來如何治校辦學轉型?
台觀前身精鍾商專教育部接手後的董事會,一直都是公益董事,董事們都是學界專業先進,是全台第一個官派董事最久的私立學校,大有「官辦民營」的味道,這些官派公益董事,與一般全民營的私立學校有那些不同?
私校董事會 要出錢出力
一般私立學校董事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讓學校的基金充裕,不虞虧損;台觀的公益董事不必出錢、出資,僅能出力,單純負起董事會的法定監督之責。
依法,董事會的功能,包括執行私校法各項重要事項決議及捐助章程所列職權,董事會組織章程之修訂、不動產之處分或設定負擔、學校停辦、解散或聲請破產等重要議案決議之功能。董事會僅能依法定權限範圍行使重要議案之審核或監督,對一般校務行政並無直接執行與管理之權,且尊重學校之行政權,沒有不當的干預;這就是台觀公益董事的特色。
換言之,台觀的公益董事十多年來,只管監督,不管出資、出錢,學校行政完全交給董事會選聘的校長擔任CEO,讓校長在法令規章範圍內,辦學治校,等於說,CEO向監督的董事會負責,董事會只管「看好」學校重大決策的合法性,不介入學校行政。
台觀曾有七千多萬元節餘款
十多年來的公益董事,雖沒出錢,但出力不小,在強力監督之下,台觀從商專升格為學院,從負債累累辦到沒有負債,節餘款最高時還高達七千五百萬元的良好紀錄,而且學校沒有銀行貸款,不像台灣有些私校銀行有龐大債務。
台觀面臨少子化的客觀因素,招生不易,再加上招生條件又沒有像有些私校祭出優渥的學費補助或獎學金來招收學生,這些錢都是董事會捐助,但台觀的董事會,無法出錢,自然與民間董事會不能相比,這就是台觀的弱勢之處。
一般全民營出錢出力的董事,學校收支不平衡、基金不足時,董事會就要捐助,人性就是「我出了那麼多錢,就要看看錢是怎麼花?校長是如何辦學治校? 」這樣一來,董事就往往會出現干預、介入學校行政情事。
在地的公益董事杜麗華,在公部門服務數十年,曾任花蓮縣政府農業處長,是推動「無毒農業」鼻祖,平時關心公共議題與公共事務,從精鍾到台觀的發展過程都全般了解,擔任公益董事四年多來,對台觀的優、缺點更是了如指掌,對於台觀的未來,有很深的期許。
杜麗華建議精簡人事、發展特色
杜麗華說,台觀是一所沒有負債的學校、是一所優質的學校,她鼓勵優良企業或公益團體協助轉型,台觀未來轉型之路如何走?她說,一是瘦身,精簡人事;二是治學要有新觀念,發展特色科系,並以市場人才導向提供在職教育,接手轉型的董事會,應不要像有些私校董事會想獲利的心態,至少應收支平衡、不能透支的心理與觀念。
地方人士非常贊同杜麗華的見解並補充說,台觀地處偏鄉,雖是劣勢更是優勢,優勢是受教地理環境比台灣西部縣市院校優美、校園寬闊,少子化是事實,但台觀可參考台灣有些私校祭出相關補助與優惠措施,吸引學生,如再加上治學有方,台觀的前途必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