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花東地區說明會」 這二天分別在花蓮、台東舉辦,會後許多人說「聽不懂也不知該怎麼做」,主要原因是,該計畫主軸為:「縣市提案競爭,嚴審精選出能夠突顯計畫效益的案例」,就是計畫設計各縣市需提案競爭預算,並負擔一定比例配合款(約百分之五十),花蓮窮縣吃虧大,如果花蓮縣沒有錢,說明會開了也是白說一場。
如同花東發展條例翻版
這種情況和「花東地區發展條例」相似,美其名為:「為推動花東地區產業發展,維護自然生態景觀,發展多元文化特色,提升生活環境品質,增進居民福祉,特制定本條例。」明訂一年四十億,十年四百億,列出十六項建設,結果呢,自一○○年六月實施以來,在「提計劃比賽競爭」條件下,兩縣核定不到一百億。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包含:「軌道建設」、「水環境建設」、「綠能建設」、「數位建設」、「城鄉建設」、「友善育兒空間建設」、「食品安全建設」,以及「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花蓮、台東二場屬於「城鄉建設」。
城鄉建設 預計四年完成十大工程項目
針對城鄉生活現況,適當投入公共建設來提升公共環境品質,不但可改善民眾生活條件,也有助於提升國家整體形象。經瞭解全國各地方的需求及必要性,歸納出可在四年(一○六年九月至一一○年八月)內完成的十大工程如下:
一、改善停車問題:「改善停車問題計畫」優先補助公共運輸場站停車轉乘、觀光遊憩旅次吸引量大地區、人車密集商業活絡區域等停車位不足,具示範效果之路外公共收費停車場,並納入智慧化停車管理。執行完成後,可增加約四萬個停車位。
二、提升道路品質:「提升道路品質計畫」將有效減少路面挖補頻率、提高車行及人行通行安全、改善市容景觀,以提升國家競爭力及人民生活品質。
三、城鎮之心工程:透過整體景觀改造,賦予舊市區再生新風貌,並整合地方自然與人文特色,導入在地創意生活及美學元素,優質化生活環境空間改造,形塑在地特色,吸引外來遊客及青年返鄉。
四、開發在地型產業園區:透過特別預算補助,加速地方政府規劃產業園區,實質建設計畫包括強化地方工業區之公共設施補助方案及設置平價產業園區補助方案、推動城鄉特色產業園區發展,以及提升加工出口區用地效能創新產業升級計畫。
五、文化生活圈建設:研提四年期「文化生活圈建設計畫」,投入一五八億元,由文化部與地方政府協力推動。
六、校園社區化改造:推動「校園社區化改造計畫-活化校園空間擴大社區服務」等,除補助擴建二七五間教室提供各類社區服務或供現有幼兒園增班使用外,亦將利用空餘教室設置社區多元學習中心、社區資訊站、體育休閒站、學校社區共讀站等社區服務據點合計一七九○點,期能引導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成為社區居民生活中心,使學校與社區互動關係更為密切。
七、公共服務據點整備:因應高齡化及少子女化,落實「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目標,衛福部已規劃一○九年布建469A(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829B(複合型服務中心)-2,529C(巷弄長照站)。
八、營造休閒運動環境:包括「營造優質友善運動場館設施」、「營造友善自行車道」及「改善水域運動環境」等工作項目,以改善各類型戶內外與水域運動場地設施、建置友善自行車道,並跨域整合運動觀光資源,開拓水域運動休閒產業市場,以建構優質休閒運動環境。
九、客家浪漫臺三線:計有浪漫臺三線國家自然步道、臺三線省道軸帶自然景觀優化、臺三線市鎮街區及立面改造、客家重要建築及客家大師故居修建、藝術村及大地園藝建置等五大類工作項目。
十、原民部落營造:分為「原住民族部落文化健康綜合服務據點友善空間整建」、「都市原住民部落營造」、「服務據點周邊及部落內公共設施改善」,及「部落之心示範點建置」等四大工作項目,實踐「部落之心」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