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怡伶/報導
「青椒以青蔥間作,運用蔥的根中,含有相生相剋物質,可幫助青椒抵抗蟲害」。花蓮農改場表示,安排合宜的共榮作物種在一起,不僅可用來提高土壤中有效養分,也可進行害蟲防治,提高產量。
共榮作物的應用,以有益昆蟲助天敵的生物防治與忌避,進而防止病蟲害發生,更可減少化肥或農藥,並促進作物生長、減輕病蟲害。花蓮農改場說,在傳統栽培上,常可看見農友為某些特定益處,將兩種或以上作物種在一起,這就是農友從過去經驗,所進行的的共榮作物栽種。
將作物間相生相剋作用,和其地上及地下部分,對於空間、水分、養分及陽光等生長因素的配合利用,所形成的有利於作物生長的耕作體制。花蓮農改場說,這就是共榮作物栽培法,包含一些增加農業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策略的概念,在永續農業上,已有科學證據顯示,可利用植物的部份特性,影響其他植物的生長。
有些植物,可庇護有益的昆蟲,釋放有利於另一種作物生長的營養物質、或扶持幼苗等,可利用間作、混作或多作等耕作方式,組合作物與作物生長間,所產生的各式關係,促進作物生長,進而防除病蟲害的栽培法。
萬壽菊可釋放一種線蟲忌避物質
農友以田間整體工作方便為前提,視作物、氣候環境及經營必要,自行選定對主作物或兩者都有益者進行栽培。花蓮農改場說,如 茄科作物可採 忌避法,以萬壽菊間作防治線蟲,因某些萬壽菊可釋放一種線蟲忌避物質,使線蟲無法靠近。
如 青椒以青蔥間作,蔥的根中,有相生相剋物質,幫助青椒抵抗蟲害,若將青蔥植於青椒四周,使其根部糾纏在一起,也會有好效果。
在永續農業常運用,也常以先種誘引作物引開害蟲。花蓮農改場說,如使用芥藍吸引白菜上的小菜蛾,種植在主作物近處,分散害蟲對主作物注意力,以相近作物誘引開害蟲。 建構有益的棲息地,是近年來引起相當關注的另一種共榮作物相互作用。
利用田區邊緣帶 種植誘引作物
利用田區的邊緣地帶,種植誘引作物,吸引害蟲群離開主作物。花蓮農改場強調,誘引作物,不僅吸引了害蟲,也包括他們的天敵。這些誘引作物,成為害蟲生物防治的來源,可減少害蟲發生率。
另可運用掩蔽性保護作物,也就是利用忌避作物的揮發物,防止害蟲攻擊其喜好的寄主作物,利用種植大蒜和其他蔥科作物忌避桃蚜。
花蓮農改場進一步說明,桃蚜,在尋找其寄主植物時,遇到種植有蔥的菜園時,桃蚜主要聞到的,是具強大揮發性的蔥訊息化學物質;因寄主味道被蔥味「掩蔽」,桃蚜找不到寄主,因而轉移他處,繼續搜尋食物,而菜園作物就會得到保護。
花蓮農改場建議農友,可規劃安排栽植共榮作物,及病蟲忌避的作物,以維持植栽多樣化,不僅生態均衡穩定,也可減輕病蟲害,再配合其他非農藥有機防治資材的使用,可以讓主作物有一定程度的安全性及產量。有關共榮作物的更多做法,歡迎農友洽詢農改場植物保護研究室,專線○三│八五三五九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