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台東新聞

台東新聞

2017-10-20
綠島水域潛點生態監測工作坊啟動
教授記錄海洋生物及監測學理技術等 讓潛水愛好者與執業人員具備海洋生態監測能力
分享至


圖:東管處日前辦理「綠島水域潛點生態監測工作坊」。(東管處/提供)
 

記者陳盈貞/報導 
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推動海洋生態保育,日前在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綠島海洋研究站及綠島六米礁、灰色山脈、鋼鐵礁及海邊林等四處潛點辦理「綠島水域潛點生態監測工作坊」,教授記錄海洋生物及監測學理技術等,期望讓綠島潛水愛好者與執業人員具備綠島亞潮帶海洋生態監測能力。 
本次工作坊課程由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何旻杰博士、陳正虔副教授與在地的俞明宏教練、飛魚潛水團隊,共同帶領綠島潛水業者及愛好者,一起學習珊瑚礁覆蓋度監測學理技術、常見監測物種的判定與選擇並運用水下攝影技巧,記錄海洋生物;透過分享觀察與紀錄海洋生物的方式,以逐步推廣並建立民眾參與海洋監護機制。 
工作坊第一天課程為室內學理知識介紹,以及模擬海底紀錄程序,由教練、老師和學員直接潛入綠島海裡,在六米礁、灰色山脈練習佈線和珊瑚拍照記錄訓練。第二天課程在鋼鐵礁、海邊林進行魚類及其他生物的海底攝影訓練,並教授學員如何克服海中調查記錄過程所遇到的問題。 
課程最後更將海中拍攝的珊瑚紀錄照片檔案,透過CPCe軟體去計算樣區珊瑚的覆蓋率,對於拍攝到的珊瑚、魚類及其他生物,則透過生物特徵去辨識種類,尤其在同一潛點,拍攝到的指標物種,更希望透過集合眾人之力,一起累積建立調查資料庫,以長期紀錄種類和數量的變化趨勢。 
東管處處長洪東濤表示,本處自一O五年起,持續累積東部海域及綠島地區轄內生態資源基礎數據,包含珊瑚、魚類、無脊椎動物、藻類等物種,綠島因去年接連颱風的衝擊,包括大香菇等海底珊瑚受到傷害,有必要透過持續的生態調查建立紀錄資料庫,並推動海洋生態監測工作坊機制,讓更多民眾參與海洋監護工作,投入海洋海環境保育行列,讓東海岸永續生態旅遊發展目標得以實現。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