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怡伶/報導
吉安鄉代會第二十屆第六次定期大會第二輪質詢,鄉代黃志源(見圖右一)提出,以「吉安火車站高架化」帶動吉安鄉鐵路高架,不僅可創造藏富於民的吉安經濟圈,更能解決鄉內鐵路,所造成七個瓶頸路段的交通與隱藏危險等問題,並保障往來民眾、車輛與週遭住戶的生命安全。
黃志源表示,交通建設,是區域發展最重要的先鋒。質詢時,問吉安鄉公所各課所室主管「支持鐵路高架化或地下化」,大家都一致選擇「吉安鄉鐵路高架化」。另鄉長黃馨也說,鐵路地下化是理想,無奈人口數不夠,中央經費也不支持地下化的龐大預算,目前立委都支持高架化。
「不管誰執政,鄉親都在看,你在做什麼,選票就會到哪裡去」。黃志源強調,吉安鄉是花蓮縣唯一人口正成長,更是選舉大票倉,但吉安火車站改建卻被漠視,只有拉皮方式「呼攏」吉安鄉,嚴重阻礙地方發展,根本無視民意需求。
吉安火車站是三等站,啟用至今三十七年,月台設施漏水,車站堪用但等同虛設,地下通道階梯陡峭,無手扶電梯施設,阻礙旅客和返鄉人潮進出,嚴重妨害地方觀光和經濟發展,凸顯交通部對於鐵路單位的漠視和無能。
居住人口數超過十萬人,吉安站售票營收和業務量大幅成長,超過一等站的玉里站,卻被視而不見。黃志源直指,接受鄉民陳情和花蓮同鄉會批露後,實地了解,發現以下問題。
吉安火車站外,機車停車棚及汽車停車位嚴重不足,遭竊時有所聞; 第一月台長度一五○米,不足十二列車廂的二四○米,這不僅旅客上下車不便,且未施設遮雨棚,形同虛設。他說, 第二月台,北段遮雨棚設施漏水嚴重,南段未設遮雨棚設施,夜間照明不足。
月台寬度不足,未能設置手扶電梯,新設升降梯運能不足,大量行李和年長者、殘障人士和孕婦進出不便。黃志源強調, 吉安站地下道和剪票口設置不當,偏北不在中間位置,老人家長者要走到出入口,曾發生走不到,而號啕大哭的情形發生,這些更嚴重降低民眾,願意出入吉安站;另 站前公園和空地雜草叢生小黑蚊孳生,也嚴重減少旅客進出意願。
現勘車站時,發現通往電梯的通道,僅有兩隻手張開寬度,這對輪椅通行絕對需要考量其安全。他說,目前鐵路經過處, 尤其是南埔十六街隔音牆內外雜草叢生,住家附近僅用圍籬區隔鐵道,噪音問題讓居民苦不堪言;一旁道路肩地高低落差,也產生路邊停車危安因素都造成鄉親極大不滿。
另 中山路電氣化帶電二萬五千伏特,路肩學童通道狹隘,更是險象環生。黃志源強調,鄉內鐵道高架化後,不僅七個路段通行順暢安全外,在地面的土地也可作社區綠美化與停車場。
黃志源表示,交通部編六十點八億在花東兩縣,改建二十七個火車站,吉安站有改建,但未完全符合民眾需求,中央交通部太漠視民意。
吉安火車站無法帶動地方經濟繁榮,反而阻礙地方成長。黃志源強調,要求交通部重新啟動,讓吉安火車站高架化,並思考站內第三月台,規劃成花蓮地區農特產品的轉運站。
「吉祥安康」的吉安鄉,吉安火車站高架與鐵道高架化,絕對是鄉內區域經濟整合重心,更是向上發展的最大關鍵。黃志源強調,吉安鄉都市規劃是否有洞燭機先,政府是否有以企業思維整裝待發,做好發展十萬人口吉安的積極準備,相信明年選票將證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