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花蓮文創園區目前有近四十個文創店家,另有八十家寄賣文創商品,自二○一二年一月試營運以來,營運團隊已投入二億多元,目前每月約虧損二百多萬元,但營運團隊的新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傅廷暐說:「我們有信心愈做愈好,吸引更多的文創產業進駐及更多的遊客參訪」。
至於未來如何朝收支平衡方向努力?傅廷暐說,包括成本控管、開源節流、空間高度利用,但更期盼政府觀光政策引導,把更多的觀光客帶來園區,或旅行社安排觀光客遊園行程,讓花蓮文創園區能真正達到文化、藝術、觀光場域的目標。
開發體驗式觀光
傅廷暐表示,花蓮是台灣的人間淨土,是臺灣的瑰寶,花蓮的觀光可給歷史、人文和藝術,這種「體驗式觀光」創造有利於地方發展的價值鏈,花蓮更有得天獨厚的環境、美食和地方特色文化,潛力無窮,人文底蘊深厚。
花蓮文創產業園區的經營,結合自然環境、原住民特色、獨特食材、藝術文化及觀光利基,以商業結合文化的概念,建構文創平台,投資人力及專業人才經營規劃,育成當地居民、整合當地資源活絡觀光、傳承當地藝術文化。
今年遊客估破百萬人
傅廷暐說,試營運第一年僅有五萬人,第二年七十多萬人,去年九十多萬人,預估今年要破百萬人,遊客約百分之八十為觀光客,百分之廿為在地鄉親。
文化部二○一一年初徵求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方案(促參案),引進民間的活力與專才,於四月廿八日選出最優申請人「文創花蓮聯盟」,並於八月完成議約ROT程序,九月間文化部前身文建會主委盛治仁與「文創花蓮聯盟」代表士林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昌霖簽訂契約,約期長達十五年。
「文創花蓮聯盟」是由士林開發、若谷(Legacy)、百藝畫廊、國賓大飯店和群欣置業公司五家企業共同組成。「文創花蓮聯盟」已於當年九月設立登記「太魯閣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後公司名稱改為「新開股份有限公司」。
每月約虧損二百多萬元
傅廷暐說,新開公司支出項目,包括要支付文化部的租金、權利金、營運回饋金及保險費等,另每個月友出的園區營運成本(園區人事、公共水電、環境衛生、保全…共約需三百萬元),由於以文創的思維營運,向店家取的租金不高,目前每個月約虧損二百萬多元。
傅廷暐表示,接手花蓮文創園區營運至今,大約挹注二億多元,其中當時的房舍老舊,並無使用執照,整建及申請補照就花掉一千六百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