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何國豐/報導
花蓮市區淹水已成常態,不僅颱風期間低窪地區會淹水,現在,豪雨及大雷雨,雨下得稍久一點,低窪地區污水下水道人孔就會冒水;最近梅姬、莫蘭蒂及艾利等颱風過境及大雷雨期間,中華路以東,自由街至中山路間的人孔蓋就會爆管冒水,甚至連緊鄰七腳川溪,從沒淹水的主農里地區也發生淹水。花蓮市長魏嘉賢一上任就碰到市區淹水不斷,便立即向縣府來反映、求援,初步,縣府計畫於荳蘭橋進行污水下水道管線截流工程,盼能改善市區淹水問題。
一連梅姬、莫蘭蒂颱風及艾利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台灣連日豪雨不斷,造成多處災情。上述幾次颱風過境及豪雨期間,花蓮市區地窪地區每次都淹水,包括里長、里民都感到非常奇怪,已經很多年沒淹水了;尤其是污水下水道工程推動逾十年,投入經費應該超過百億元,結果還沒看到河川清澈、海洋變乾淨,市區中華路以東地區的污水下水道人孔蓋,碰上大雨就大爆管,大量雨污水從道路中央的污水下水道人孔蓋冒出來。
大水消退 道路沿線臭氣沖天
大水慢慢消退之後,道路沿線臭氣沖天,久久無法散去,市民擔心,從去年六月發生數度暴雨,污水下水道人孔蓋爆管,到現在颱風、豪雨每次都爆管,雨污水幹管會不會受損,污水會不會滲流污染自來水或地下水?
縣府建設處人員表示,這幾次颱風、豪雨污水下水道人孔蓋爆管導致市區積水、淹水問題,市長魏嘉賢已提出高度嚴重關切,縣府也積極採取解決措施,初步研判大量雨污水應該是從地勢較高的吉安鄉地區流入地勢較低的花蓮市區,計畫對吉安地區流入花蓮市區的污水幹管進行截流,初步將先從跨越吉安溪的荳蘭橋設置「放流口」,當幹館內的水壓、水量達一定時,放流口會自動開啟,將幹管內的污水排入吉安溪,避免污水流往市區造成水患。
南濱抽水站重建 預計明年發包
據知,縣府原計畫於吉安溪出海口附近的污水下水道溢流口,排入南濱抽水站的閘門,抽排入大海。但因為南濱抽水戰機組相當老舊,市公所表示,如果將南濱水閘門打開讓污水流入,那南濱抽水站恐怕會淹沒!縣府建設處表示,南濱抽水站重建計畫已納入中央「流域綜合治理計畫」,預算核定三億五千餘萬元,近日將由營建署辦理抽水站增改建工程設計規劃,預計明年發包,一○八年完成,工程包括提升六組現有機組及新設四組機組,同時興建一公頃的滯洪池,總工程費用約三億五千一百萬元。
污水下水道接管數達三萬一千一百六十六戶
花蓮市區過去十多年來推動污水下水道計畫,估計相關設施包括花蓮地區水資源回收中心、東昌加壓站、美崙揚水站,從九十八年十二月一日開始試運轉,隨著大花蓮地區污水下水道系統用戶接管數量至今年二月底,用戶接管數為三萬一千一百六十六戶,估計花費逾百億元,水資中心每日平均處理污水量為三萬一千五百四十六立方公尺,對於河川水質改善及水資源再利用具有相當成效。
百億污水下水道計畫 卻成市區淹水「元兇」
推動污水下水道計畫相關人員擔憂指出,花費於百億元的計畫,如今卻成為市區淹水的「元兇」,對於縣府目前計畫於吉安溪截流設置排放口,雖然減少污水流入花蓮市區,大量污水從放流口排入吉安溪,河川及海洋直接遭到污染,整個花費上百億元的大花蓮地區污水下水道計畫欲達成河川、海洋水質乾淨的計畫目標,恐怕將遙遙無期!
舊市區家戶污水不納管 沿海污染問題難改善
更令人憂心的是,由於雨污水合流問題如果繼續存在,市區較低窪的地區包括中華路以東的福建街、廣東街、自由街一帶,將面臨無法接管的困境,大半舊市區家戶堪稱是市區主要水體污水源,目前都透過一般排水涵管經自由街大排由南濱抽水站排入大海,也就是說,舊市區家戶一日不納管,市區沿海污染問題將永遠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