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怡伶/報導
吉安鄉公所向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爭取「一○六年花東地區養生休閒及人才東移推動計畫」,獲得一五三萬元經費補助,辦理產業及人才媒合交流,辦理「福聚吉野.興業安居」系列活動,最終場工作坊前往吉安鄉南華村初英山文化產業交流協會,邀集對地方事務感興趣的青年與社區,共同探討青年參與地方的模式,了解社造參與可能性及學習相關經驗。
初英山文化產業交流協會積極推動客家聚落文化環境營造。吉安鄉公所農業暨觀光發展課長李有華表示,協會將社區內自然及人文資源,透過體驗課程推廣,近年主要執行計畫有「農村再生計畫」及「社區林業計畫」。
不少青年歸鄉種田 開民宿
協會並與東華大學兩棲類保育研究室及台灣兒童發展協會馬匹輔助教育中心合作,讓居民學習如何與生態共容,也訓練村莊內的孩童學習參與社區大小事,讓孩童對家鄉的土地產生情感的連結,強化其未來留在家鄉發展的信念,並透過參與事物的過程,找到未來回鄉的路。
吉安鄉代黃志源也說,很感動初英山文化產業交流協會在社區的努力,不僅是將在地生活,充分與異業結盟,更看到吉安青年力的展現。另有許多青年歸鄉經營民宿、種香草田發展DIY等,也結合社區發展小旅行,許多過程訓練社區孩子自信,更幫忙他們在社區找到出路,非常值得學習。
協會盡力保存在地特色文化
他說,協會努力保存南華村傳統砌石工法、菸樓整合,並與村長、社區居民,多年來共同維護並整理「不要臉公園」,推動社區林業,同時又設立農村再生俱樂部,結合在地生活的客家食物,推出南華大嬸福菜食譜、社區廚房等,近期更有孩子桌遊、社區親子遊程、南華綠能咖啡、黑白馬(馬術)協會馬匹輔教等,這些都編織成屬於初音山在地生活的繪本。
這次看到協會理事長鍾寶珠帶領與分享,這對吉安及花蓮市現居、返鄉、移居、留鄉等青年,有莫大鼓舞。黃志源強調,對地方事務感興趣,想多了解社造參與的青年,學習到更多可能性及相關經驗,並看到最深的感動,就是社區訓練孩童參與大小事,創造一條未來年輕人可以回家的路。
李有華強調,藉由計畫希望讓更多人才能夠東移,持續透過九場座談會,凝聚年輕人的心,產生共識、向心力及認同感,在接觸青年過程,公部門將整合資源,提供平台加以媒合協助,讓各行各業青年彼此連結,相互異業結盟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