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預防勝於治療」,是句平時生活之道的老話,日前訪問過美國健康社區的前花蓮縣副縣長徐祥明、更生日報社長謝立德認為,這句老話用在高齡社會老人問題上相當實際,就是如果要退休老人身體健康,就要學美國多多興設建康社區,讓退休老人能有規律養生生活,讓身體健康、精神飽滿愉快地頤養天年,縮短長照時間。
換言之,「健康社區」的模式,可以讓退休老人在近終年時,以優雅地、溫暖地、求知地、有尊嚴地老去,而不是長期躺在家裡,生活起居要靠別人、家人、親人長期照顧。
台灣許多退休老人,守住一生辛苦賺來的房產,兒孫在外生活與工作,老人家一個人孤單單地守住老房,有許多醫學研究,隨著年齡的老化,不管是身體狀況、心理調適、社會關係等各方面都面對更大的挑戰,而獨居老人需要獨自面對,處境更加困難。
研究發現,老年時會遇到很多問題至少有身體器官和功能衰退,健康惡化問題。退休後收入減少的經濟安全問題。身心社會角色的適應。孤獨、空虛、失落等情緒問題。自由時間增加的休閒安排問題。面臨死亡來臨問題。老年要面對這麼多問題,但是卻很少老人可以充分做好老年準備。這都要人健康社區才能解決。
除了美國的「健康社區」型態,瑞典長照制度以居家和照顧中心為主,針對健康老人發展出老人公寓的新型態住宅,老人們一起生活,共享社交活動,避免孤獨終老,延長健康。
台灣的長照經費來源 不確定性
徐祥明認為,台灣的長照2.0遠遠落後日本美國數十年,而且經費來源以徵稅的方式,稅賦有不確定性,這是非常危險的政策。全球皆面臨人口高齡化與少子化現象雙重衝擊,建構一套完備的長期照顧制度是各國政府刻不容緩的重要議題。
推行長期照顧保險制度方面,德國、日本已有相當成效與規模,德國完全以社會保險為架構,日本則是一半稅收挹注的方式混合經營,二○○八年開始實施老人長期療養保險的韓國則是折衷了德、日兩國制度的特色;另一方面,奧地利以社會津貼的形式建制一種不同型態的長期照顧制度。
去年十一月行政院長賴清德受訪時說,馬政府任內欲用「保險制」來解決長照財源,但也只是說說而已沒有推動,賴清德強調長照政策的經費來自於菸捐、遺產稅、贈與稅,以及中央總預算,明年將編列三百多億元,經費上沒有問題。
言猶在耳,僅事隔一個多月,財政部公布去年全年稅收統計,被高度期待能挹注長照財源的遺贈稅及菸稅,「增稅」後挹注長照基金僅五十七點六億多元,恐對長照推行造成衝擊。
遺產及贈與稅新制去年五月十二日正式上路,將稅率由百分之十調增至百分之二十以內所增加的稅課收入,作為挹注長照財源。六月十二日起,每包菸品調漲菸稅廿元,也撥入長照基金。
財政部原預估,遺贈稅及菸酒稅修法後,每年分別可新增六十三億元及二三三億元的稅收,共計二九六億元。不過,兩項新增稅目實施約半年,共計收到五七點六七億元。若以此推估,實施一年稅收僅約一一五億元,還不到預估目標二九六億元的一半。
遺贈稅及菸稅挹注長照
出現財源短差
值得觀察的是,遺贈稅及菸稅「增稅」挹注長照財源出現短差,蔡英文總統在臉書發文說,目前長照2.0制度非常需要人力,衛福部已將照顧服務員的待遇提高到三萬二千元以上,未來會視新制試辦情形,進一步提高包括時薪在內。
但問題是,照顧服務員待遇提高到三萬二千元,實務上有困,一是收費制度化,雖來負擔加多出的薪津?除非政府補貼,否別無他法。
立法院預算中心也對長照基金的財源表達憂慮。預算中心指出,長照基金部分財源有不確定性,且財源未透列總預算而直接撥入長照基金,存有衝擊長照服務提供及難窺政府預算全貌的疑慮。
菸稅調增還不知是否能夠達到長照基金的預期,預算中心指出,菸稅調高恐抑制菸品消費,造成菸捐銳減,建議有關單位檢視政策優先順序及資源配置,以因應財源緊縮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