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日本立命館大學「蝦夷人研究會」成員渡邊摩那、白井音,昨天到花蓮研究花蓮阿美族原住民生活、語言、風俗、祭祀等文化,由在旅居在鳳林的播磨憲治協助安排,請鳳鎮公所協訪,鳳林鎮長蕭文龍除表示歡迎,並給予必要的協助。
這兩位大學生向「賀田金三郎研究所」負責人播磨憲治尋求幫助,帶領他們走訪花蓮。播磨憲治則請鳳林鎮公所協助,請阿美族的鳳林鎮民代表黃新德解說阿美族的文化、習慣以及生活方式等。
黃新德資歷豐富,玉山神學院肄業、原民會部落發展文化人才培訓班結業。曾任第十三、十八屆代表、國會助理、阿美語教師、信望愛少年學園輔導長、志工、花蓮文化資詢委員、母語推動委員、國小國中部落族語老師、儲蓄戶助社理事長、部落會議主席、少年學園輔導長、合作社經理、教會長老、工坊負責人、馬里勿協會、吉娜路鞍協會、槌球協會常務理事、解說員。
黃新德解說,阿美族主要分佈於花蓮、台東兩縣,台東市是阿美族人口分佈比例最高的地方,其次是花蓮光復鄉、吉安鄉、台東縣的東河鄉及成功鎮。總人口數是台灣原住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族。
男子以二至五歲為一個階級
阿美族社會的特徵是嚴密的年齡階級組織。男子在十三、四歲時,必須進入集會所接受成為一個男人的訓練。以二至五歲為一個階級,同一階級的男孩一起學習、生活,並住宿於集會所。在集會所裡,同一個階級的同伴一起工作,遇有獎勵或處罰也是以一個階級為單位。無形中更緊扣了同年齡階級的每一個男子,而這樣的關係是一生一世,直到離開人世為止。
縱然會所制度已經消失,但每年的豐年祭活動,依然遵守傳統年齡階級的規範在運作,使傳統的生活、歌舞的訓練得以延續。也因為有這麼嚴密又親近的年齡階級組織,讓阿美族人在都市裡仍然保有集體工作的習性,大家彼此互相照顧、扶持。這全是拜年齡階級之賜。嚴密的年齡階級組織,長幼有序,服從勞動的觀念依然保存於日常生活當中的文化特質。
鳳林鎮長蕭文龍說,於日本大學生願意特地來台研究原住民一事,他感到非常感謝,並希望能夠透過這幾名學生讓更多日本人瞭解台灣的原住民文化。
播磨憲治說,日本的年輕學生會想到要來研究原住民,讓人由衷感謝、開心,今後也會繼續幫忙從日本到花蓮來做研究工作的日本大學生。
渡邊摩那說,很感謝播磨及鳳林鎮公所,願意大力協助原住民研究工作,透過黃新德的解說,學到了許多珍貴的知識,第一次來到花蓮,是非常美的地方,日後回日本一定會宣傳花蓮美好的人與事。
立命館大學是日本關西四大私立名校之一,校本部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立命館大學的前身為一九○○年年由西園寺公望的學生中川小十郎創立的京都法政學校。於一九○五年,西園寺公望允諾京都法政學校繼承立命館的校名,並於一九一三年將校名改為「立命館大學」至今。「立命館」三字的出處取自孟子「盡心章」中的「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立命館大學衣笠校園內(京都市北區)石碑「立命館名稱由來的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