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賴文康/報導
孜孜不倦於探訪及研究文面文史的田貴實,昨天凌晨得知,花蓮太魯閣族九十九歲的文面國寶陳清香與世長辭後,難過的不能自己,田貴實感傷地說,現存的台灣文面國寶正加快凋零消失中,現在我們擁有最真實的二位「文面國寶」,還在活生生見證歷史,讓大家體驗和學習不同的文化價值,該好好關懷和珍惜有必要深入關懷善加呵護,讓他們獲得實質的照顧,多安享天年,讓台灣原住民文化延長脈絡。
六歲被綁著手腳
在額頭文面
陳清香生前告訴田貴實,當她六歲時,來了一位文面師,怕文到一半被我跑掉,被我父母親綁著手腳,在我額頭上直接文面了,刺文非常痛,我嚎啕大哭,差多十二歲左右吧,父母要我文臉頰時,我就不答應了,馬上往山上逃跑,不想再痛苦一次。
陳清香十八歲那年,嫁給太魯閣族陳三元,他們兩從未見過面,也互不相識,是父母親介紹的。以前Truku族女子結婚,都是父母親選擇所喜歡的男子,要我們嫁給誰就得嫁給誰,沒有選擇的餘地,也不得抗拒,因為父母親會說「如果不聽父母的媒妁之約,就沒辦法通過Hakaw Utux(彩虹橋)」,夫妻倆非常恩愛,只要田貴實來拜訪,陳清香總是笑臉迎接,送種植的紅地瓜或土雞。
女兒長年照顧
癱瘓的陳清香
田貴實指出,陳清香婚後育有三女一男,大女兒陳桂治、二女陳桂玉、三男陳春年、四女陳桂珠,家中唯一男孩陳春年,淡江基督教道生神學院畢業後任職牧師,年七十歲因病去世;最令人敬佩的是,女兒非常孝順,為了長年照顧身體癱瘓的媽媽,毫無怨言終生不婚嫁,縱使生活非常清苦,仍不辭辛勞無微不至顧母親,女兒陳桂珠說,天老地久無人取代我媽媽的位置。
田貴實表示,「生前的呵護比死後的尊榮來的重要」。大部份文面老人年事已高,行動都很不方便,需要有人長期照顧、關懷,特別是身體健康檢查、疾病醫療。早期他們卻泰半未受到實質的關切,都仍身處深山、偏遠部落中,她們確是需要定期接受身體檢查及生活、營養的補給,因為他們大部分歷經了台灣最苦難的階段,深受過多災的考驗,身體遭摧殘得如風中之燭,現在再不急切,真心地關照他們,而只等待去公祭致弔就沒什麼意義了。
台灣原住民歷史見證人
現在全台的文面國寶只剩兩位,一位苗栗縣泰雅族九十五歲柯菊蘭,另一位花蓮賽德克族,移居台北市九十五歲的林智妹,她們是現存台灣原住民歷史見證人,田貴實惋惜的是,正當這項藝術要發亮發熟時,卻面臨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而有失傳的危機,因為文面是一種特殊的藝術,現存見證歷史的文面國寶都是年近百歲的人瑞,而後者又無以為繼,族群文化的消逝迫在眉睫,這或許是它不得不為的命運吧!
然而一種值得學習的文化價值將消失在人類的文明中,相信是全體人類最大的遺憾。田貴實期盼政府原住民委員會更應釐訂緊急措施,成立各山地鄉照顧文面老人小組,實際造福現存這兩位國寶,他們是現今代表最具傳統榮譽與責任的人,生前應受到尊榮、禮待,才能使台灣原住民的文史更具光采。
陳清香的追思禮拜訂於三月三日(週六)上午九時於山廣教會(秀林鄉景美村加灣二號)舉行,開放各界蒞臨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