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怡伶/報導
農糧署東區分署昨天在富里鄉永豐村,結合富里鄉農會舉辦「梅玩梅瞭體驗」,推廣青梅產季農遊縱谷好食機的行程。東區分署長陳啟榮說,永豐村位在花東海岸山脈範圍,區內生態資源豐富,是該鄉主要產梅區域,為花蓮縣最主要的梅產區,每年清明節前即進入青梅採收季節。
富里梅園面積
約一二三公頃
陳啟榮也說,花蓮、臺東地區環境天然潔淨,境內富里、東河、延平等鄉鎮,為國內梅子重要產區,種植面積約八一五公頃,梅園多採自然方式管理,過程鮮少施用化學肥料、農藥。其中,富里鄉為花蓮縣最南端的鄉鎮,氣候清新宜人、環境幽美土地肥沃,盛產水稻、梅等農作,梅園面積約一二三公頃。
農糧署東區分署說明,梅子含豐富鈣、鎂、鉀、磷、鐵等礦物質及有機酸等營養成分,屬天然機能性健康食品,對人體健康極有益處。但梅鮮果風味酸澀且採後不易久貯,大多數須經通路商收購送至加工廠加工。
竿採梅廠農契作輔導
傳統通路結構對農民保障較低,為強化青梅產銷,輔導梅農朝契作方向發展,農糧署訂定「竿採梅廠農契作輔導措施」,規定加工廠商以每公斤十二元以上價格辦理收購,梅農則應做好梅園栽培及安全用藥管理。
富里鄉農會今年首次與宜蘭美元蜜餞食品有限公司進行契作,以每公斤十五元為保障收購價格,且可依後續市價作彈性增加,預計在東部地區契作收購約五三七公噸,其中富里鄉收購量約一四一公噸。
另該公司今年起將在臺東興建加工廠,逐步擴大契作面積。梅園契作措施不僅有利東部地區梅產業穩定發展,同時也保障梅農收益。陳啟榮說,為均衡青梅產銷,農糧署近年推動加工廠與農會及梅農契作生產,提高青梅原料供應品質及價格穩定。
同時輔導辦理梅主題的農遊體驗活動,提高消費者對梅產業的認識與支持,請大家把握青梅產季親自參與體驗、品嚐。
採摘、手作 體驗賞梅趣
富里鄉農會結合當地梅產業,串聯食、樂、住、行等元素,融入低碳、輕食及自然的方式帶動觀光。陳啟榮表示,今年梅子產期間,農會與梅農合作,讓更多遊客前來認識、體驗賞梅樂趣
農遊不僅有梅園採摘、手作DIY等套裝行程,讓消費者從青梅採摘、揀選、洗滌到醃漬都能親身參與外,農會展售中心前,更營造紫色充滿浪漫氣息的薰衣草花海,並推出以「梅」為主題的特色餐飲料理,使遊客在享用美食之餘,能有視覺享受。
農糧署東區分署誠摯邀請大家,來一趟體驗農家之旅,有興趣參與之民眾請洽富里鄉農會,電話(○三)八八二一九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