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溪/記者黃聰明報導
卓溪鄉昨天辦理全鄉性射耳祭儀暨傳統技能競賽,以廿五獵槍響拉開序幕,祈福之後接續是百人八部合音呈現布農族天籟之音,為活動帶來聽覺的文化饗宴,令外地賓客震撼。
三月初開始,卓溪鄉各部落開始辦理射耳祭,辦完之後,昨天在卓溪國小舉辦全鄉性的射耳祭,全鄉各部落齊聚一堂,也邀請台東、高雄、南投的布農族鄉鎮共襄盛舉,現場聚集一千多人,人氣旺盛。
活動由鄉長呂必賢主持,先以廿五獵槍響拉開序幕,隨後由位部落事務組長帶領向祖先祈福,祈禱活動平安順利,接續的百人八部合音呈現布農族享譽國際的天籟之音,為活動增添視、聽覺的文化震撼。
前廿三槍紀念大分事件托西佑慘案中殉難廿三位族人
相較往年的廿三聲鳴槍,今年為廿五聲鳴槍,之前的廿三槍是紀念大分事件托西佑慘案中殉難的廿三位族人,藉以悼念布農族祖先捍衛家園的英勇事蹟。
第廿四槍緬懷林淵源
第廿五槍遙祭陳宗正
第廿四槍是緬懷已故的林淵源,他在玉山國家公園服務長達廿五年,曾協助多名學者的人文、生態研究,其中對臺灣黑熊野外調查研究中貢獻良多。而第廿五槍是遙祭陳宗正,他協助花蓮文化局的「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舊社溯源與重塑計畫」,重建、修復佳心舊社布農族石板屋地景,然因身體不適而離世。
射耳祭是布農族整年度最盛大的祭典,布農語為Manahtainga。傳統射耳祭中成年男性族人必須在祭典前先上山打獵,把獵物耳朵割下掛在祭場木架或樹枝上,讓全村男孩子輪流用弓箭射。
未成年的孩童由父執輩教導學習射擊,藉此傳承狩獵技巧,期勉他們也能跟父兄一樣成為優秀的獵人。
昨天的射耳祭由各國小、各村及旅居在外地歸來的族人分別呈現布農族歌謠與傳統歲時祭儀,除了傳承布農文化,也讓民眾了解布農族文化。
下午的傳統技能競賽有背籃負重、鋸木比賽,各單位為了角逐高額獎金,可謂精銳盡出,讓比賽氣氛沸騰到最高點。
今年還加入射彈弓項目,邀請各村銀髮族參賽,回憶童年遊樂的趣味。
活動場邊有布農族織娘呈現展現地織的技巧,周邊也設有卓溪鄉農特產品、手工藝品的行銷展售攤位,民眾可以享用在地傳統美食,購買紀念品,藉此提高卓溪產品的曝光度,也帶來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