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怡伶/報導
花蓮林區管理處昨天在田埔生態池,舉行「水生植物栽植」活動,忠孝國小二年級全體師生約九十人,在花蓮林區管理處秘書黃碧雲帶領下,與荒野保護協會花蓮分會、國家森林志工等,圍繞著約二七○公尺生態池,種下百多棵水柳、大安水蓑衣、台灣萍蓬草、大葉田香、圓葉節節菜等多種台灣原生種水生植物。
台灣原生種水柳早期是台灣河川常見植物 可保護水土護岸
在栽種前,荒野保護協會花蓮分會馬太鞍濕地教育中心吳永斌、彭瑞秀二位講師,先帶領小朋友認識各種水生植物的特性。吳永斌說,水柳可分水柳、光葉水柳、水社柳、托葉水柳等四品種,台灣原生種水柳早期是台灣河川常見的植物,可以保護水土護岸,種下去的枝條,過幾年就可以長到四到五公尺高。
小朋友不僅專心聽講,每個人都親手扦插一株水柳枝條,並在旁邊寫下名字,豎立名牌,確認這是自己種下的樹。許多小朋友說,雖然忠孝國小就在旁邊,但是今天卻是第一次進來,原來是這麼舒服又好玩的園區,以後要常常帶爸爸媽媽來看自己種的樹,也有孩童開心的說「以後結婚要來這裡拍婚紗照」,現場歡笑聲不斷。
田埔生態池 花蓮市最大濕地
黃碧雲則說,田埔生態池是花蓮市最大的濕地,在九十一年將貯木池營造為景觀濕地,並於池內栽植多種水生植物,形成自然豐富的生態棲地,是眾多水鳥完美的生育棲地,園區整體景觀深受許多鄉親的喜愛,早上常有許多人來運動,更有年輕來這裡拍婚。
因生態池水深逾一點五公尺,以人力無法清理淤泥及有效管理水生植物,導致池底淤泥逐年堆積,強勢水生植物如睡蓮、荸薺及開卡蘆大量生長覆蓋池面,進而使生態池濕地逐漸陸域化。
為有效營造田埔生態池濕地型棲地,一○六年度便開始規劃田埔生態池分區整建事宜,利用池底淤泥建置土堤、將池岸建置成緩坡、將池底整平並調低水位高度,希望改善過去管理遭遇的困境。
為持續改善田埔生態池棲地,在沿岸以間距五公尺栽植光葉水柳、水社柳、托葉水柳等台灣原生種水柳。黃碧雲提到,利用水柳的棉花鬚根,固定邊坡並逐漸淘汰固有垂柳,並在生態池分區規劃栽植不同花期的水生植物。
四季都有繽紛鮮花賞
如五至十一月的白色野薑花、九至二月紫色花朵的大安水蓑衣、十至四月紫紅色花的圓葉節節菜花,與幾乎全年都開著鮮黃色花的台灣萍蓬草。黃碧雲說,這不僅呼應今年度植樹月主題「再現台灣原生綠」,同時也希望營造出符合生態更能維持優美景觀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