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怡伶/報導
花蓮農改場配合十年農藥減半政策,積極投入番茄多元防治策略的發展,在吉安鄉示範田區,舉辦「番茄減農藥綜合防治成果觀摩會」,以○.三公頃實際栽培成果,展示番茄綜合防治策略應用的正面助益,並且結合採果期非農藥資材的應用,達到安全省工效益。
觀摩會由花場長范美玲主持,共有五十位農友參加。她說,露天大果番茄,雖在臺灣西部地區較為盛行栽種,宜花地區栽培面積僅占三點五%,但產值較轄區內其他作物高,實屬重點產銷得作物。
為改善農產品食安,推動「農藥十年量減半」,採行多元防治策略,搭配木黴菌、芽孢桿菌、苦楝油及亞磷酸等資材,預估可讓低毒有效的非農藥資材,在番茄栽培後期,取代高風險的農藥,並促進農民精準合理用藥。
經本場示範田區調查結果顯示,多元防治策略執行,可減少每公頃二七.六%的化學農藥使用,且防治效果與慣行處理無差別。她說,大果番茄屬長期連續採收作物,採果期間搭配多元防治方式,取代化學用藥,可大大降低農藥殘留的風險,及減少農藥飄散造成非目標作物、人畜及環境之污染。
農友陳得福班長表示,搭配花蓮農改場提供得採收期防治方法,露天大果番茄栽培,即使不施用化學農藥,仍可保有良好品質。花改場說,當日參觀農民對此也有印象深刻,有助於推動臺灣十年內農藥減半之政策,歡迎各界參考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