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怡伶/報導
行政院農委會水保局農村建設組長蔡金龍和學者專家等多人,在水保局花蓮分局長陳淑媛陪同下,分別前往壽豐鄉「江玉寶有機農場」、吉安鄉「嘉銘有機農場」及花蓮好市集的花蓮文化鐵道園區二館,進行花蓮好市集向農委會提出「一○七年創新農業示範計畫│花蓮有機農業紮根與行銷計畫」第二階段現地評審。
李金龍表示,政府從一○六年開始推動新農業示範計畫,接受各地農民和團體提案,通過審查後,會補助經費,希望這種新模式是可以複製的,推廣到各地,讓農業更有生機。
讓農民與消費者直接對話
他強調,因為農業是可以有溫度的,花蓮好市集主要是透過有機農業知識的傳遞,讓農民與消費者直接接觸對話,鼓勵大家走入農村與產地。
「花蓮好市集」理事長阿迪克說,二○一○年十二月四日成立花蓮好市集,是花蓮在地的環境友善農夫市集。目前有四十五位有機農友,其中包括陳柏叡、林雯、黃彥儒等三位百大青農。
他說,這次花蓮好市集提出的「農村再造計畫」已經通過第一階段審查者,目前進入第二階段限地評審。
阿迪克提到,有機小農其實都是慘淡經營,但都不願放棄理想,除了有機農業生產外,也希望透過農創加工、農村小旅行等方式,讓消費者多多支持台灣的友善農耕。
聚集農業熱誠者 委員表感動
委員們對花蓮好市集聚集對農業有熱誠的一群人,深表感動。莊玉雯委員表示,從理想落實到實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花蓮好市集所提出「花蓮有機農業紮根與行銷計畫」,必須要再重新思考鏈結,讓計畫能更務實。莊玉雯說,工作不會一年做完,要分年分層次思考。
思考協會未來
花蓮好市集要去思考計畫的「主體」性。莊玉雯建議,協會本身是否需要有自己的事業,協會未來也可思考,成為社會企業性質幫助在地農民,或者今年只是單純協助農民做更好的發展。
她說,這個目的與主體性都不一樣,年輕農民很棒也很有熱情,但主體性與內容可做更多的思考。
陳淑媛表示,感謝委員支持,讓計畫能進入第二階段,好市集是花蓮有口皆碑的市集,來市集農友互相約制能力高,都必須是有機或友善耕種。
「給返鄉務農的年輕人機會」。她說,返鄉從事有機或友善青年必須要有足夠經濟,才能在這裡發展下去,返鄉青年照顧家中老中青三代,這也是農業的長照制度推展。
相信大家都感受到花蓮好市集團隊,與年輕人的用心與積極度。陳淑媛除感謝委員給予指導計畫書寫該如何加強,也盼給予機會,讓好市集成為平台,讓花蓮有機與友善小農可以更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