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依據台電昨天下午五時統計,全國水力發電裝置容量為二○八九點三MW,淨發電量僅為二七七點三MW,其中東部有十一座水力發電,因乾旱影響淨發電量,其中龍澗一廠裝置容量為四八點六MW,淨發電量為○,等於停止運轉發電。
其餘小水力廠淨發電量也不足
其他水力發電龍澗二廠四八點六MW的容量,淨發電量也僅六點六MW,東部小水力( 銅門、龍溪、水簾、清水、清流、初英、榕樹、溪口、東興)電廠,裝置五四點六MW,淨電量也僅廿MW。碧海發電廠六一點二容量,淨發電量也僅五點一。
依台電公布的發電數據,最近發電供應以台電及民營的火力發電供電最充足,台電有一萬MV,淨發電量為九二○一MW,民營的三○九七MW,淨發電量也達二七四七MV,一度故障的和平電力,六四八MW裝置,有五四五MW。
和平及碧海電力北送
花蓮縣境最高用電量為二四○MW,東部水力發電裝置總容量為一八三點八MW,無法「自給自足」,如果把和平電廠的一三○MW及碧海電廠的六一點二併入,東部的電力就有三七五MW,便綽綽有餘,可惜,和平及碧海的電力南電北送,形成「住在電廠旁也停電」的怪事。
花蓮電源由南部送來
台電表示,花蓮縣境電源分別從屏東核三廠自台東轉來「南電東送」的一百六十一伏特(KV),及南部發電廠在台東關山變電所轉來的六十六KV(千伏特)及從南投明潭發電廠「西電東送」的三四五KV(千伏)特超高壓。
台電表示,九二一大地震後,「西電東送」供電系統與設備在南投縣故障,三百四十五千伏特的超高壓雖無法東送,但有「南電東送」及花蓮縣境本身的水力發電廠供電,電源綽綽有餘,花蓮縣及台東縣才沒有停電措施。
台電說,花蓮縣用戶十七萬九千餘戶,售電量一年約廿五億六十萬度,佔全台灣地區總售電量百分之一點二六。有電當思無電之苦,震災後東部雖無限電或停電,但用戶要節約用電,讓剩餘的電力供應到其他地方。
和平電力若南送 花蓮不愁缺電
花蓮縣境有十一座水力發電廠,如果花蓮縣北端的和平火力發電廠電力「南送」到花蓮全境,那麼花蓮縣可能是第一個實現「地區獨立發電」構想的縣分,不需靠外縣市供電。
東部發電廠各電廠的裝置容量,立霧廠二組共卅二MW、龍澗廠二組共九七點二MW、台電列為「東部小水力」的 銅門、龍溪、水簾、清水、清流、初英、榕樹、溪口、東興共五四點六W。計一八三點八MW。
台電所東部地區十廠十六部機組之營運與維護,原總裝置容量計一八三MW,一○四年加入碧海機組,使東部發電廠總裝置容量達二四四點二MW。各機組情況如下:
立霧機組:在太魯閣峽谷口裝置容量各十六MW之豎軸法蘭西斯水輪發電機。
龍溪機組:七十四年在木瓜溪擴建工程時,在龍溪壩上游處裝置容量四點七MW之橫軸法蘭西斯水輪機。
龍澗機組:裝置容量各四八點六MW之橫軸佩爾吞水輪發電機;分別於民國四十八年及七十三年竣工。
水簾機組:七十三年木瓜溪擴建工程時,在水簾壩上游處容量九點五MW之豎軸法蘭西斯水輪機。
清水機組:位於木瓜溪支流清水溪,一號機建於民國廿六年裝置容量為二MW之橫軸佩爾 吞水輪發電機,至民國廿八及卅年續建二及三號機,每部裝置容量為二點五MW。
清流機組:七十二年木瓜溪擴建工程,在清水溪下游裝置容量四點二MW之橫軸法蘭西斯水輪發電機。
銅門機組:銅門機組水源為水簾機組之尾水及水簾壩之取水,裝置三部容量各七MW之豎軸法蘭西斯水輪機。
榕樹機組:榕樹機組是本省第一座無人遙控發電廠,裝置容量二點七MW之豎軸卡布蘭水輪機。
初英機組:位於木瓜溪流域最下游,裝置容量二MW之豎軸卡布蘭水輪機。
溪口機組:位於台九線公路旁,裝置容量二點七MW之橫軸法蘭西斯水輪機。
碧海機組:一○三年併入東部發電廠,裝置容量六一點二MW豎軸佩爾吞水輪發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