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綠執政二年,兩岸經貿交流發展,到底是向前?停滯、倒退?藍說倒退、綠說向前,各有解讀不同,而人民、社會、觀光產業的感受則是「觀光產業」變成「觀光慘業」,尤其以觀光為經濟產業的縣市,哀鴻遍野,大罵綠政府「自我感覺良好」毫不體恤「慘狀」實況。
對於民進黨政府兩年表現,國民黨立院黨團首席書記長曾銘宗直言,在外交國防政策上,因受限兩岸僵局影響,加上行政院長賴清德的「台獨工作者」主張等挑釁言論,可預期未來台灣仍會持續面臨很大挑戰。
陳抗活動頻繁
曾銘宗說,民進黨號稱是最會溝通的政府,卻是陳抗活動最頻繁的兩年,接下來的勞工年金改革議題,可預料兩者關係將更趨緊張。
國民黨立委林為洲認為,兩岸關係陷入緊張狀態,經貿政策看似停滯不前,對台商、僑胞以及國內民眾都有不安全感。在改革政策上,林為洲指出,執政黨本就要承擔改革過程造成的動盪,但如果處理不細膩、造成社會及族群間的對立深化,就不是成功的改革,顯然民進黨在這方面做得不夠,從立法院外不斷增加高度與厚度的蛇籠、拒馬,即可見一斑。
陸客雪崩式銳減
蔡政府執政後,兩岸關係陷入僵局,來台陸客團人數驟降,旅館人數、住房率、知名景點或夜市旅遊人次也全都下滑,重創觀光產業。然而,國內觀光景點物價高、台灣觀光業不僅面臨陸客雪崩式銳減、台灣景氣不佳,還面臨「兩大族群」銳減的隱憂。
人才不斷流失
「兩大族群」,一是以年齡統計,台灣的消費主力是卅至五十歲的中產階級,這個族群因大陸蓬勃發展,粗估有六十至一百萬人在大陸,隨著大陸一直挖台灣人才,這群消費主力會慢慢減少。另一個則是五十至七十歲的退休軍公教人員,這個族群的退休金,將因年改而減少,可預期他們未來分配在觀光的支出將會大幅減少。台灣景氣遲未改善,民眾對消費相對保守,從旅遊支出開始銳減。
大陸組團社指出,陸客赴台確定再減,預估今年陸客來台將低於二百五十萬人次,比去年減廿三萬人次。旅遊業說,一名團客陸客來台花費相當於一名國人二點七年國內旅遊花費總額,少了陸客台灣旅遊業、觀光業及相關產業,必成「慘」業。
今後兩岸經濟制度化合作與兩岸經貿關係發展,不僅面臨著大陸經濟發展轉型的影響,更面臨台灣政局變化下兩岸關係穩定性以及相應的政策驅動力弱化的影響。
大陸方面的看法是,二○○八年國民黨再次執政台灣以來,兩岸經濟開啟了制度化合作進程,兩岸經濟關係在全面直接雙向「三通」的基礎上繼續發展,但兩岸經貿活動正常化與自由化進展緩慢,兩岸旅遊、兩岸貿易、兩岸投資、兩岸產業合作未能充分展開。
兩岸經濟關係無法推展
當前兩岸經濟關係對兩岸經濟發展的貢獻潛力未能得以充分發揮。具體表現為下列四點:第一,陸客自由行開放過少過慢,作用有限;第二,兩岸貿易正常化與自由化協商艱苦,進程緩慢;第三,陸資入台投資面臨歧視性政策壁壘,不如預期;第四,兩岸產業對接合作步履艱難,成效不彰。
制約兩岸經濟關係發展成效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兩點:其一,兩岸政治經濟結構性矛盾問題凸顯。具體表現在,兩岸互信不足構成兩岸經濟合作的障礙、兩岸經濟競爭性增加兩岸經濟合作的難度、利益分配複雜性制約兩岸經濟合作協商進程。
其二,兩岸經濟制度化合作理念有偏差。表現在:一、較多注重自身經濟利益,而對兩岸共同利益重視不夠;二、較多注重生產者利益、短期利益與靜態利益,而對消費者利益、長期利益、動態利益重視不夠。
對於兩岸未來經濟關係發展,主要面臨新國際形勢與兩岸形勢,特別是大陸經濟發展轉型、兩岸關係穩定性以及相應的政策驅動力弱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