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教育

花蓮教育

2018-06-12
全場最吸睛 3歲娃流利母語唱歌謠
太魯閣族技藝傳統歌謠競賽
分享至


圖:太魯閣族技藝傳統歌謠競賽,共計九十人參賽,吉安鄉長黃馨特別到場勉勵。
 

記者李婕妤/報導

吉安鄉公所在福興村清水基督長老教會舉行太魯閣族文化技藝傳承歌謠競賽活動,幼童組、國小組、青少年組、社會組、長青組,其中長青組又分為七十歲以下及七十歲以上兩組,共計九十人參賽,年紀最小的是年僅三歲的施柏辰,與七歲的姐姐施穎一同參賽,年紀最長的是八十四歲的清水基督長老教會名譽長老邱明煌,希望透過競賽讓下一代從日常生活中學習母語,進而更了解自己的傳統文化。

吉安鄉全鄉人口八萬兩千多人,太魯閣族近三千多人,包括福興、慶豐、南華、干城都有族人聚居,族語歌謠競賽全族總動員,包括由牧師達邦基路及傳道師溫秀鳳擔任評審,歌謠之外也穿插傳統歌舞,婦女、長老同歡共舞,三百多位族人們齊聚一堂藉此機會交流,達到歌謠樂教的傳統價值及充盈部落文化。

姐弟倆是參賽者中年紀最小

參賽者中有一對姐弟特別吸睛,分別為七歲及三歲,以流利的母語,演唱太魯閣族歌謠-歡迎歌,姐姐施穎榮獲第二名,弟弟施柏辰獲得第四名殊榮,也是本次參賽者中年紀最小的。

原本只有姐姐施穎報名,沒想到弟弟在一旁吃餅乾也加入歌唱行列,其姑姑施凡玉表示,學語言環境很重要,為了這次比賽,每天利用放學時間教姐姐練習,姐姐練習的時間,三歲弟弟總是在一旁吃零食,自己哼哼唱唱,從未給予指導,竟然在耳濡目染之下,能唱出整首歌曲並獲得第四名,令人感到意外。施穎說,學族語並不好玩,但是唱族語歌很好玩,會繼續努力,下次要拿第一名。

營造母語環境 對孩子很重要

施凡玉也說,在教孩子的過程中,發現咬字對於幼兒是比較困難,因此,我們所有家人努力營造孩子學習母語的環境,本來是說國語,漸漸的改用族語溝通,希望孩子能在生活中有所吸收。

施穎的媽媽徐美琴感謝吉安鄉公所重視母語教學,並辦理這麼有意義的活動,不僅可以幫助族語傳承,也可以增進文化認同,透過歌謠、遊戲等學習過程,讓孩子更快吸收,同時在教會的環境下,同儕會互相影響,引起學習興趣與動機。

年紀最長邱明煌 84歲中氣十足

年紀最大的參賽者邱明煌是清水基督長老教會名譽長老,八十四歲的他演唱「Qrasi qrasi Yisu」,以準確的母語發音,中氣十足的歌聲傳達對耶穌的感恩,獲得熱烈的掌聲,邱明煌說自幼在教堂聆聽詩歌,這是最喜歡的一首歌,希望用歌聲感謝上天賜予我們平安,喜樂。

太魯閣長老邱木生指出,從早期至今太魯閣族母語的推廣最常在教會推行,當中在傳揚福音的同時,都是用母語來証道,他感謝黃馨鄉長大力支持,並提供經費辦理各項文化技藝活動,於吉安區域各教會中推展母語教學。他也說,要落實原民母語傳承應該從小教育,與其用念的,倒不如用唱的更能朗朗上口,利用輕快、簡單的歌謠,讓幼兒及青少年不會排斥,更能將語言文化向下紮根。

原民所長江夏枝指出,吉安鄉公所在鄉長的重視之下,每年編列經費投入母語教學,從認識字彙、生活會話,進一步至學習歌謠,讓部落孩子從小扎根,以自然的方式學習母與,循序漸進達到語言學習之目標,也落實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之精神。

鄉長黃馨表示,為鞏固Truku族歌謠及族語的文化傳承,必需從基本日常生活母語紮根做起,強調要落實文化傳承,語言是最基本的,不光是在學校、教會,更重要的是家庭,同時指出鄉公所辦理的各項文化活動富含傳承意涵,希望帶動部落參與,使活動的年齡層向下紮根。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