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花蓮縣政府暨各界金門敬軍團十三日啟程前往金門,先後慰問在料羅灣的兩棲營、慰問防區花蓮縣籍役男、慰問烈嶼守備隊暨花蓮縣籍役男、慰問金防部主要幹部參訪戰史館、榕園、植物園、小金門軍經建變、翟山坑道、莒光樓等地,十四日返回花蓮。
敬軍團本計畫由花蓮縣長傅萁率團,後因臨時另有要公,由民政處長蕭明甲代表縣長率領,團員中有的第一次踏上金門土地,有的是戰地重逢,見證了金門近十數年來的經濟建設發展與進步,尤其花蓮縣籍子弟役男,對敬軍團的到來,感到振奮與驚喜。
每人致贈二千元慰問金
敬軍活動,受到國軍熱烈歡迎。民政處長蕭明甲代表縣長傅萁慰問花蓮縣役男,致贈八十八位花蓮縣籍役男每人二千元慰問金,另加菜金則由兩棲營長張碧清中校、金防部指揮官郝以知中將、列嶼守備隊大隊長胡雅中上校代表單位受贈;花蓮縣記者公會理事長董椿也特別送上麻糬當作伴手禮,慰勞國軍弟兄的辛勞。
金防部指揮官郝以知,副指揮官古勝文熱情接待,郝以知說,三軍支持國軍,古勝文是花蓮縣萬榮鄉紅葉村人,今年二月才從花防部副指揮官調任,老鄉見老鄉,心清外香。
敬軍團參訪「戰史館」了解民國四十七年震驚中外的八二三砲戰,寫下中華民國歷史重要的一頁;金門此一小島,卻要負起悍衛中華民國之責,短短的四十四天,落彈量達四十七萬餘發,其後又經歷廿年的「單打雙不打」,直到民國六十七年中共與美國建交才結束中共的砲火攻擊。
戰史館建於民國七十七年。民國九十年移撥予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規劃整修後,於民國九十二年重新開放;展示內容為:八二三戰役簡介、砲戰前夕自由世界與共產勢力的分布、實戰危機四四天、運補作業、烽火中的歲月、政治作戰、戰地記者、台籍充員兵、砲戰的延續、作戰功勳、走過歷史的記憶等。
緬懷一代名將胡璉
敬軍團也參訪了在「莒光樓」的「胡璉將軍回顧展」,緬懷一代名將在二任金防部司令官期間,帶領金門邁入現代化的經濟建設,奠定今日「幸福島嶼」的基礎。
曾任福建省政府主席、陸軍副總司令、越南大使的陸軍一級上將胡璉,在擔任金防部司令官二任八年期間,築路、造林、興學並成立金門酒廠,打下金門「地下堡壘、地上公園」的堅實基礎,被鄉親與唐代帶領十二姓氏族登島開墾的牧馬侯陳淵相提並論,奉為金門的古、今「恩主公」。
胡璉更把為「莒光樓」題字的榮耀讓給下屬賴生明,可見他的謙沖為懷,堪為後人景仰的表率。賴生明江西省奉新縣人,卅九年七月廿六日夜晚爆發大膽島戰役,中共部隊五百多人登島突襲,當時南、北山通訊中斷,年僅十八歲的傳令兵賴生明,奉命在槍林彈雨中,從南山陣地前往北山連絡,負傷達成任務,使得國軍大獲全勝,後來當選為國軍首屆戰鬥英雄。
擎天廳 氣勢宏偉
敬軍團參訪擎天廳,入口正門橫幅大紅的「擎天坑口」四字,與兩邊金黃色的楹聯「 固若金湯」、「雄鎮海門」相對,氣勢宏偉,擎天廳位於於太武山腹,長六十公尺、寬十八公尺、高十一公尺,可容納上千人的寬敞大廳,當時是在山壁上鑿洞,埋入炸藥,然後以人工開挖而成,壁上可見開鑿痕跡與岩石紋理,壯觀景色渾然天成。
擎天廳與其他坑道相連,曾做為醫護收容所,也是作戰中樞。戰時金門幾乎將所有防禦設施、作戰據點地下化,再以地下坑道連結,配合軍事需求創造出各種空間,而其延伸廣度幾乎可達本島各地,成為龐大的地下網絡,素有「地下金門」之稱。
敬軍團慰問料羅灣的兩棲營時,目睹海龍蛙兵打赤膊,穿著紅短褲展現的健壯、神勇的戰技,俗稱中華民國海龍蛙兵、水鬼,是中華民國陸軍特種部隊之一,駐紮於金門、馬祖、澎湖等地區,主要執行海域巡弋、漁船驅離、水文偵察、運補護航、海上救難等任務。
海龍蛙兵成員從志願報名的中華民國國軍軍官、士官、士兵中挑選,學員拔階進入集訓隊後接受各種訓練,過程相當嚴苛。
各界敬軍團包含更生日報社長謝立德、花蓮縣記者公會理事長董椿、花蓮縣記者協會理事長胡俊彥、花蓮縣更生保護協會理事長黃淑珠、花蓮縣工商婦女協會理事長陳冠吟、花蓮縣第一獅子會長韓英傑、花蓮縣軍人服務站長池歆華、專員龍春文、佳姿文教董事長李曲原、晶晶洗染總經理潘進忠、友正企業董事長方來興等十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