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生活

花蓮生活

2018-07-04
學做醬油味噌豆腐乳 提升農產價值
花改場開設有機米食及雜糧加工班
分享至


圖:講師陳金村介紹黃豆研磨成豆漿後,後續處理過程。
 

記者劉怡伶/報導

  花蓮農改場在農民學院開設「有機米食及雜糧加工班」,來自全省各地三十一位學員參加,為期三天訓練。花蓮農改場課長邱淑媛說,除推廣實用加工技術外,也希望用在地的農產品製作加工品,促進產品銷售,同時也增加農友收入。

  場長范美玲在現場也宣布,未來在花蓮、台東、台南、高雄等農業改良場,將設農產加值打樣中心。她說,只要農友想要為自己的產品升級,農改場會協助二級加工產品開發及包裝設計,創造產品價值。

  由於學員來自全台各地,各具不同領域的專業及經驗。范美玲說,大家要把握交流機會,建立同學情誼及人脈,未來在農業路途中不會孤單,反而變得更精彩。

  另花蓮農改場依去年學員反映,增加食品標示規範及農友製作醬油分享課程,加強產品標示認知與實務加工經驗。邱淑媛說,在課程進行上,花了不少心思調整課程順序。這不僅讓實習加工產品的發酵時間更為充裕,也讓學員運用三天所教的加工技術,做出各式各樣的產品。

  加工課程,聚焦在米食雜糧加工技術,有日常食用的醬油、味噌、豆腐乳、豆漿、鹽豆腐、米酒、甘藷粉、甘藷圓等,這些原料一般農民有生產。

  宜蘭員山從事有機栽培的青農黃正豪,主要種植水稻、雜糧,產品除一級還跨二級,他利用自己的產品製作成烘焙製品。黃正豪說,對加工很有興趣,一直想要開發其他產品,增添農產產品多樣性,這次學到醬油、豆腐乳、米酒很實用,自家農產品都可以用的上。

  花蓮美食料理專家銘師父莊忠銘說,這次課程非常吸引人,上完課後,把上一代製作傳統雜糧加工的回憶找回來了,在料理研發想法上,也更加開啟創新的可能性。

  范美玲主持座談會,傾聽學員心聲,她與邱淑媛對發言學員給予詳細周全回應,並頒贈結訓證書。范美玲說,結訓後遇有任何農業產銷問題,可隨時與農改場連繫,並期盼大家在農業道路上互相扶持,講師也會成為支持每個人的有力後盾。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