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怡伶、蔣邦彥/聯合報導
花蓮縣一○七年LUMA 原味藝「樹」藝術聯展,由吾珠格兒工坊張碧玲、嘎娃文化藝術工作室徐香蘭、手作工坊李欣以及池南樹屋潘亮語等四位工藝家,營造出書房、客廳、衣櫥等居家意境,展出原住民族獨樹一格的樹皮工藝,每件作品令參觀者驚艷不已。
張碧玲原民元素入服飾
原民風時尚藝術家張碧玲,是吾珠格兒工坊的老師,工坊在二○○五年成立,用樹皮彰顯原民飲食,延續以多元族群結合原民意象圖紋,設計時尚創意服飾;展覽以蕨類野菜,融合在服飾、布包以及日常圖紋,連建築物或家徽,都能在製作的阿美族傳統服飾、帽花裡看到。
徐香蘭擅長色彩運用
繽紛色彩的創作者徐香蘭,成立了嘎娃文化藝術工作室,嘎娃音譯取自Kawas,敬畏先祖及鬼神之意,以構樹的生命力、苧麻的纖維韌性、小牛皮的堅韌耐用為創作媒材。
徐香蘭說,其本身原本為造型設計師,因對色彩特別敏感,曾向工藝師張美娘學習樹皮製作,之後便與樹結下不解之緣,去年樹皮畫也隨著外交部出訪南太平洋國家與友邦交流,這次作品則展出與家有密切關聯的心形樹皮抱枕,象徵家中的主幹夫妻能夠一生一世相互扶持。
李欣施以綜合媒材
來自泰雅族綜合媒材工藝家李欣,移居花蓮將近七年,李欣手作工坊以採集不易的樹皮為原料的創作題材,施以綜合媒材,觸感粗曠的樹皮佐以女性特有的纖細手工與巧思,用最自然原貌呈現日常用品,如面紙盒、檯燈、相框等,尤其獨一無二的樹皮筆記本,絕無僅有的作品,更是吸引大家目光的焦點。
潘亮語傳承部落工藝
位在鯉魚潭南邊的池南樹屋,當中阿美族美食工藝家潘亮語,以傳承部落構樹皮工藝,製作樹皮手工包、手工DIY貓頭鷹布偶,成為池南社區樹屋的代表工藝品,並結合原民風味美食。
潘亮語提到,自己是嫁到花蓮的阿美族媳婦,當初進到池南部落,為增進部落就業,於是將自己唯一會做的手工藝貓頭鷹,改用樹皮作為素材,創作出各式大小不一的貓頭鷹商品,沒想到深受遊客的喜愛,也創造了部落的微型經濟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