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宏聲/報導
以基督的心為心、愛人如己的馬偕台東分院副院長白明忠,傾其一生中最寶貴的青春歲月,奉獻在偏遠東台灣,為病人無怨無悔付出;獲第二十六屆醫療奉獻獎,可謂是實至名歸。
支援偏鄉醫療
白明忠醫師,民國四時八年出生於南投縣草屯鎮。民國八十年於中國醫藥學院畢業後,到台北馬偕醫院任職。民國八十一至八十三年間受派至台東分院,支援偏遠基層衛生所醫療,在縱谷線的關山、池上及海岸線的成功、長濱服務。
三年間的基層醫療的經歷,讓他感受到台東縣幅員遼闊,民眾就醫困難。民國八十七年起正式轉任台東分院,配合醫院的巡迴醫療服務隊,投入偏遠地區的醫療。
利用下班看診
週日利用自己下班時間,至關山、池上、霧鹿、太麻里、金崙、大鳥、大武、土板、隆昌、成功、長濱、綠島、蘭嶼等地的活動中心或教會為鄉民看診,多年來幾乎跑遍了整個台東縣。
白醫師常說,住在山上的獨居老人無力就醫,我們直接到家中去為他們看診,他們的疾病才可及早診斷得到妥善治療。
進駐蘭嶼服務
有感於蘭嶼鄉民特殊的民族性及飲食習慣,容易導致胃腸肝膽疾病,且很多病人常因交通不便,無法到台東看診做檢查,導致病情延誤;從八十七年起他便帶著胃鏡及腹部超音波等醫療儀器進駐島內,深入四個村落。
在鄉公所、學校及教會,為鄉民進行免費檢查;對於無法前來看診的獨居老人,白醫師總是親力親為和護理人員至病患家中診治。
蘭嶼胃鏡檢查
白醫師用心守護當地居民的健康,先在蘭嶼鄉進行胃鏡檢查,接著對蘭嶼鄉居民做幽門螺旋桿菌篩檢,陽性個案給予藥物殺菌治療,以降低幽門螺旋桿菌造成胃十二指腸炎、潰瘍和胃癌的發生。
這是蘭嶼居民首次在當地接受此類的檢查,五年內共為七九六位蘭嶼鄉民提供檢查服務,一旦發現病灶立即治療或轉診。
經全面篩檢後,發現當地居民的胃癌及幽門桿菌罹患率確實較台灣高,也有不少鄉民因篩檢而獲得完善治療。已八十多歲的達悟族長者李伯伯當時也是因為胃部不適,在蘭嶼衛生所人員的勸說下,來到衛生所接受白醫師的胃鏡檢查。
發現異常後便轉介至台東馬偕醫院作進一步檢查,確定罹患胃癌及膀胱癌。經即時治療後,目前已可上山耕種、下海捕魚。
衛生教育宣導
白醫師也同時苦口婆心的教育鄉民養成良好的衛生飲食習慣,落實預防醫學的工作。為了將健康紮根在下一代,白醫師也不辭辛勞將觸角探入蘭嶼學校,進行了國小、國中生飲食營養的調查與建議,及國高中生幽門螺旋桿菌篩檢與衛生教育教導。
白醫師到服務台東深深感受許多重症病人長期南北奔波就醫,造成全家沉重的負擔。台東馬偕身為台東後送醫院的角色,唯有提昇技術引進最新儀器,才可解決資源不足的問題。
十八年來白醫師積極推動年輕醫師出國進修,學習最新的醫療技術,讓台東人一樣可享有與醫學中心同步的醫療,如:治療性內視鏡、小腸鏡、肝癌電燒治療、內視鏡超音波、早期癌診斷、經皮內視鏡等醫療技術。
未來更有計畫地增加:內視鏡早期腫瘤切除術、胰臟癌腫瘤診斷及處理等技術,讓更多病人受益。因為白醫師的努力讓腸胃肝膽的醫療技術及設備得以大幅提昇,使台東人可在地接受更完整的醫療,不必辛苦奔波南北就醫。
另外,長期關注社區醫療的白醫師,對於民眾常因缺乏醫學常識及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導致罹患各種疾病甚而癌症,感到非常遺憾。
他深信唯有改變不好的生活習慣,才是健康的不二法門。為了教育民眾如何健康地生活,不僅在學校授課為下一代紮根外,也常常在醫院及各地衛生所、學校、教會辦理衛教講座,分享正確的生活及衛生習慣,白醫師的課程深受民眾歡迎,講座常常座無虛席反應熱烈。
關心偏遠醫療
白醫師以醫者父母的風範,在台東地區贏得了很多民眾的肯定,為病人看診時,總是面帶微笑,說話不疾不徐,給人一種溫文儒雅的親切感。
白明忠醫師二十四年前看到後山的需要,一頭栽進醫療匱乏的台東,不僅用心在臨床的治療上,更大幅提昇東部的醫療技術;關心偏遠醫療,足跡遍及台東多個偏鄉部落。